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幾年滆湖地區魚絳蟲病發生越來越嚴重。滆湖地區團頭魴、草魚上寄生的為九江頭槽絳蟲,鯽魚上寄生的為舌形絳蟲。主要危害一齡魚種和夏片,流行時間在5~10月。絳蟲病主要危害團頭魴、草魚、鯽魚,以團頭魴發生最為嚴重。團頭魴魚種養殖中,絳蟲感染率可達90%以上。夏片下塘后半個月左右開始發現有絳蟲感染,病魚吃食量明顯減少,甚至停止攝食,魚體變黑、消瘦,整池魚種逐漸死亡。成魚寄生絳蟲后,病魚生長緩慢,體格較同群魚小,有的魚體畸形。絳蟲病已嚴重影響滆湖地區水產養殖產量和效益。
防治 (1)投喂吡喹酮藥餌,每公斤飼料中加吡喹酮1克,或用其他治療絳蟲的藥物拌飼料投喂,連用2天。(2)劍水蚤和鷗鳥是絳蟲生活史中的中間宿主,魚種下塘前徹底清塘殺滅劍水蚤,驅趕鷗鳥,切斷絳蟲生活鏈,能減少發病。
注意事項 (1)春天治療絳蟲病,待水溫達到20℃左右,魚正常吃食后,開始投喂藥餌,選擇晴天用藥。(2)感染絳蟲的魚攝食量減少,攝食強度減弱,所以在投喂藥餌時要延長投喂時間,使病魚吃到足量藥餌。(3)空腹用藥效果好,所以投喂藥餌在上午10時和下午3時分兩次進行,投喂量為正常日投喂量的80%,連用2天。(4)絳蟲卵在水溫15~25℃時,11~15天就能孵化出鉤球蚴,經中間宿主感染魚,絳蟲感染嚴重的水體要勤檢查,發現魚感染絳蟲要及時用藥治療,一齡團頭魴養殖期間(5~10月)一般需治療兩次。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