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黃鱔無土流水飼養與常規的靜水有土飼養法相比,具有生長快、成本低,產量高,起捕方便等優點。其技術要點如下:
1 建池 選擇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在有溫流水的地方則更好),可以通過調節水溫使黃鱔一直在適溫條件下生長。池最好建在室內,用水泥磚砌,每個池2~3米2,四周池壁高40厘米左右;在池的相對位置設3~4厘米的進水孔1個和排水孔兩個,進水孔與池底等高,排水孔1個與池底等高,另1個高出池底4~5厘米,孔口都要裝金屬網罩防逃。若場地較大,可將若干個小池形成1排,將幾排池排列在一起,進、排水渠寬度依據池的多少而定,一般為15~30厘米,設總進水口與總排水口。
2 放養 池建好后,將總排水口塞好,灌滿水浸泡5~7天以上,然后將水放干,再將底下的1個排水孔塞住,保持每個小池有少量流水,水深4~5厘米。鱔種放養前用10毫克/千克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分鐘或用3%~4%食鹽水浸洗3~5分鐘,防止水霉病發生和清除鱔魚體表的寄生蟲。鱔種消毒后及時放養,每米2放4~5千克,規格大可多放,規格小可少放,同一池的鱔種應大小一致,避免以大食小。
3 投飼 鱔種初放時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飼料,需要進行馴飼。馴飼的方法是:鱔種放養后2~3天白天不投飼,在晚上進行引食。引食飼料可用蚯蚓、蚌肉、螺肉等,將飼料切碎,分成幾個小堆放在進水口一邊,并適當加大流水量。第1次的投飼量為鱔種總量的1%~2%,以后逐漸增加到體重的3%~5%。如當天的飼料未吃完,要將殘餌撈出,第2天不要再增加投飼量。等到吃食正常后,可在引食飼料中摻入蠶蛹、蠅蛆、煮熟的動物內臟和血、魚粉、豆餅、菜籽餅、麩皮、米糠、瓜皮等飼喂,第1次可加1/5,同時減少1/5的引食飼料,如吃食正常,以后每天增加1/5,5天后即可取消引食飼料。
4 管理 注意保證水流暢通,防止鼠、蛇及寄生物為害;飼養一段時間后,同一池的鱔魚如果出現大小不勻時,要及時將大小鱔分開飼養,以便生長一致和防止大吃小現象發生。
南方漁網編輯:王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