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要獲得精養魚塘的高產,除了放養各種大規格魚種、投喂豐富的優質餌料和做好防病治病等工作外,合理施肥也是促進成魚增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對精養魚塘合理施肥,不僅可增加水中的各種營養物質,而且可加速水中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的繁殖,從而滿足魚類對餌料的需求!
目前,在精養魚塘中,可施用肥料的種類較多,有糞肥、綠肥、堆肥、化肥、草木灰等。如何進行合理施用,應做到四點:
一、施足基肥。一般在魚苗放養前一周,每0.067hm2精養魚塘可施綠肥1000kg,或糞肥500-750kg。對水色呈茶褐色或油綠色的肥水塘,可以酌情少施。
二、勤施追肥。大多用化肥作追肥。由于化肥是速效肥,見效快,持續時間短,因此,用化肥作追肥應少量勤施。每0.067hm2水面每次可施尿素2.5kg加過磷酸鈣5kg,兌水全池潑澆。但是,需視水質情況靈活掌握。水質清瘦、魚不游頭,可適當多施;水質肥沃、魚有浮頭現象,可適當少施。追肥應選擇睛天進行,以上午8-12時為最好,如果連晴數日,施肥的效果更佳。
三、分季施肥。因季節不同,對精養魚塘追肥的數量和次數會有不同。剛入夏時,氣溫變化大,水質不容易控制,施肥應做到少施勤施;盛暑氣溫高,施肥過量易惡化水質,導致泛塘死魚,故施肥應求一個"穩"字;春、秋季水溫較低,有機質分解慢,水質較為穩定,施肥應量大次少!
四、看水供肥。在通常情況下,魚塘內的水呈草綠色,透明度在25cm上下,較適宜魚類生活,魚體生長速度快。如果透明度超過30cm,表明水質清瘦,需要加肥;如果透明度不足20cm,表明水質過肥,容易出現泛塘,應停止供肥,并需向魚塘中注入新水。
南方漁網編輯:胡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