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稻田中設置網箱養殖黃鱔,稻田為黃鱔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黃鱔為水稻疏松土壤,吞食害蟲,稻鱔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稻谷高產鱔豐收,是低投人、快致富的有效途徑。其種養技術簡述如下:
一、稻田選擇
用于養鱔的稻田應水質良好,水量充沛,進排水便利,不旱不澇,泥土較肥,光照充足,無冷浸,環境安靜。栽植早、中、晚稻田均可(若早稻田網箱養鱔,應選再生稻為宜)。
二、網箱設置
設置在稻田中的網箱一般呈長方形或正方形,面積10平方米-25平方米,高度1米-1.2米。根據本地經驗,制作網箱的網片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牢固耐用,能抗炎熱高溫和低溫冰凍而不破損,抗老化耐拉力強,能用約3年;二是網布不跳紗,不泄紗;三是網目小,以黃鱔尾尖無法插入網眼為宜。網箱設置在進水口處,排列整齊。網箱總面積一般不超過稻田總面積的1/3。
放箱方法:先將田水排干,按網箱形狀和大小挖泥深40厘米-50厘米,把網箱平放,網箱四角用木樁支起張開,再把挖起的泥土回填入網箱中,壘成泥埂或平鋪,這時網箱內的泥面和田面基本持平,泥面以上網箱高出60厘米-80厘米。非網箱區的稻田按常規耕作。
三、苗種放養
禾苗栽插(網箱中亦按常規栽插)完全成活后,投放黃鱔苗種。黃鱔苗種可就地選購籠捕無病無蟲無傷無藥害,且體呈深黃有大黑斑的個體。放養密度:每平方米網箱放尾重50克的苗種40尾-80尾。放養前用3%的食鹽水浸洗消毒。
四、餌料投喂
放養后待黃鱔饑餓3天-4天再開始誘食投喂餌料。餌料的品種為蚯蚓、蠅蛆、螺蚌肉、小雜魚蝦、畜禽肝腦肺等動物性下腳料及配合飼料。投喂“活餌”不需飼料臺,但“死餌”必須投在飼料臺上。簡單的飼料臺可用紗窗和竹片制成“板籮”式。每個網箱設飼料臺2個-4個。投餌每天傍晚時一次。正常吃食后,餌料數量以黃鱔在2小時左右吃完不剩為標準,或增加或減少。
五、水質調控
保持網箱內水深5厘米-10厘米,水質要求與養魚相同,水質過肥發臭缺氧應及時換水。另外,網眼堵塞后需洗刷,保持網箱內外水的交換。
六、病害防治
只要采取細致的預防措施,黃鱔一般不會發病。措施包括:選養體質健壯的苗種,苗種放養前全田消毒,苗種入地時浸泡消毒,養殖過程中每隔10天-15天在飼料中拌喂3天土霉素(或痢特靈)消炎,每隔20天全田潑藥消毒一次,及時換注新水,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
七、合理施肥和噴撒農藥
施肥法:重施基肥、巧施追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使用原則。栽插禾苗翻耕稻田時施足基肥,畝用量:腐熟發酵過的人畜糞600公斤-1200公斤,或尿素20公斤-25公斤,或碳酸銨25公斤。巧施追肥,每667平方米每次用量:腐熟人畜糞200公斤-400公斤,或尿素4公斤-8公斤,或硫酸銨8公斤-12公斤,或過磷酸鈣4公斤-8公斤。施追肥時要根據稻田水質、水溫高低,靈活掌握用量,每次切莫過量,以免毒害黃鱔。無機追肥最好化水遍灑。
噴撒農藥:首先必須正確診斷和防治病蟲害的種類。其次選擇的農藥應盡可能是高效低毒品種,如甲胺磷、樂果、馬拉硫磷、敵敵畏、敵百蟲、殺蟲雙、稻瘟凈、井岡霉素等。第三,每次用藥量不能過大。以上品種的農藥,按常規用量使用~般不會對鱔造成危害。第四,用藥為粉劑的應在早上帶露水勻撒,水劑農藥必須兌水在露水干后噴灑到葉面上,固體農藥也須化水噴灑。噴灑時應盡量減少藥物散入水中。第五,氣溫高,農藥毒性會增強,更應注意對黃鱔是否造成危害。第六,噴藥前必須增加稻田水深,水深達10厘米以上。如擔心噴藥對黃鱔產生影響,可邊噴藥邊換水的方法最為安全。第七,為防藥物對黃鱔產生毒害,也可先做試驗,再全面用藥。
八、越冬管理
進入冬季,當水溫降至10℃以下,就可完全排干池水,讓黃鱔越冬。這時應在泥面上蓋一層稻草,厚約5厘米-10厘米,保持土壤內的溫度和濕度。在各項管理中,還要注意預防人畜和鼠、鳥、黃鼠狼等為害。
九、捕捉收獲
春節前后,黃鱔的市場價是5月-9月的2倍-4倍,這時挖泥捕捉銷售,可獲豐厚的利潤。一般稻田中設置網箱養鱔,稻谷可增產5%-15%,每平方米網箱黃鱔凈利50元-200元。
南方漁網編輯:胡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