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東方鲺
對海水梭魚苗感染率極高。東方鲺是海水中寄生的一種撓足類,但它不適于咸淡水生活。如果在鹽度高的水域中發現,可引進淡水降低鹽度,魚鲺在咸淡水中生活會脫落死亡。另外,多毛類幼體,原本為蝦的主要食餌,但在夏季繁殖過多時會鉆入梭魚鰓腔,密集于鰓耙間,狀若蠅蛆,使梭魚遭致窒息死亡。此蟲害常在港養中出現。
二、小定鞭金藻
是目前對梭魚種、成魚危害最大的病害。魚池內如發現小定鞭金藻,幾天即可使養殖梭魚全池覆滅。小定鞭金藻是典型的咸淡水鞭毛藻,發病的池塘出現小定鞭金藻“水花”,池中細胞密度可達8×105個/毫升。
治療辦法 可采用(2~3)×10-6濃度的硫酸銅處理或(10~15)×10-6濃度的液體氨進行全池噴灑,用黃泥水全池噴灑也有良好效果。
三、水霉菌和壺菌
水霉病又稱膚霉病,俗稱“白毛病”,春夏之交發病較多,主要由于捕撈、人工繁殖等操作過程中碰傷、掉鱗感染上水霉菌而引起,感染處長絨毛狀白色霉菌絲,病魚食欲不振,行動緩慢,日漸消瘦直至死亡。
治療辦法 操作要細心,避免碰傷魚體,在鱗片脫落處及時涂上紅汞或龍膽紫,并用凡士林封涂,同時最好使池水經常流動。如已感染上水霉菌的魚體,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藥浴病魚5分鐘~10分鐘均能取得一定效果。
壺菌主要是感染授精卵孵化過程中的卵,因此,在孵化時要及時撈除死卵,以防水質惡化,并更換新水加投抗生素藥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