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冬閑養魚,是利用晚稻田里割后至翌年春早稻生長前稻田休閑期養魚,一般是以養成魚和種魚為多。冬閑稻田長時間積水,浮游生物豐富,還有谷粒、草籽等殘留,可成為魚的好餌料,很適合養魚。利用冬閑田養魚能為池塘,水庫培養大規格魚種,能清除田間雜草,吃掉害蟲,能增加土壤中有機肥料,投資少,經濟效益高。頭年11月份放養魚種,到次年5月收獲,一般鮮魚畝產可在25公斤以上。冬閑田養魚的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一、選擇好冬閑田。一般應選擇水源豐富,陽光充足、排灌方便的冬閑田,單季稻或晚稻收割后,不需翻耕田土,立即加高加固田埂60 D80厘米,以防漏水逃魚,并保持蓄水在50厘米左右。放養前要用生石灰清田消毒,每畝用石灰25公斤,待石灰毒性消失后,加水放魚并保持水溫在15 D25℃。
二、挖好魚坑,搭好魚棚。冬閑田養魚,因氣候冷、水溫低,生長速度較慢。為安全越冬,在稻田避風的一面,要挖一個10平方米左右的魚坑,深50 D70厘米。魚坑上搭一個避風棚,上蓋稻草或樹枝等保暖。棚下投放豬、牛糞等肥料,作為魚餌。既能增加水溫,又有利于魚的生長。
三、蓄水投肥,培肥水質。魚種下田前,要施足基肥,培肥水質,做到魚種在肥水中越冬。一般每畝要施腐熟的豬、牛糞5 D10擔,或人糞3 D5擔。
四、魚種放養,合理“密植”。冬閑田養魚要實行混養,以鯉魚為主,草魚、鰱魚、白鯽等魚為輔。一般每畝放養魚種400尾左右。如魚種不足,也可單養或少養幾個品種。
五、精心飼養,加強管理。魚是變溫動物,水溫12℃以下生產緩慢,5℃以下停止生長。因此,要做到春節前投餌量由多到少,春節后由少到多。要做到適時適量。同時,要做到勤巡田檢查攔魚設施,經常觀察水色、水位和魚的活動情況,勤撈除殘渣剩餌和其他腐敗物質,及時加注新水,保持一定的水位。
六、防治魚病。冬季水溫低,魚病較少,主要有魚類水霉病。防治方法:在魚種下田前,用5%的食鹽水將魚體浸泡消毒,浸洗時間一般為10 D20分鐘。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