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至6月中旬這段時間,是放養魚苗的最佳時期,把握好放養技術,是培養出健壯魚種的關鍵。夏放魚苗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清塘消毒。在魚苗下塘前10天至15天,每畝用生石灰60公斤至100公斤或漂白粉13.5公斤化水后全池潑灑消毒;對清好的池水進行一次毒性試驗,方法:魚苗放養前一天,取幾尾魚放在魚池網箱中,觀察6小時至8小時,若魚苗活動正常,即可放苗。
二、施足基肥。在魚苗下塘前一周左右注水50厘米至60厘米,在池中施肥培養魚苗的適口天然餌料。一般每畝施腐熟的人糞尿或豬牛糞300公斤至400公斤,池水透明度30厘米至40厘米,水色呈茶褐色、油綠色或淡黃色為魚苗下塘的最適時候。施肥后若大量出現橈足類、枝角類及紅蟲等,應用90%的晶體敵百蟲0.4ppM殺滅。當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綠藻過多時,魚苗易患氣泡病,池塘要加注新水后魚苗再下塘。
三、魚苗放養。應選擇體質健壯、規格整齊、健康無病的魚苗。鑒定方法:將魚苗放在瓷盆內,劇烈掙扎、頭尾彎曲者為壯苗。魚苗放養前,先將其放入塑料盆中。將雞蛋黃揉碎用水稀釋,經40目聚乙烯網過濾后,均勻灑入盆中。每萬尾魚苗投喂2個至3個蛋黃。待魚苗吃飽后投放魚池。放養密度:烏仔分池的每畝放養量為15萬尾至20萬尾;夏花分池的每畝放養量為10萬尾至15萬尾。同一池塘要放同批魚苗,尤其草魚、鯉魚,絕不能大、小套養。應選擇晴好天氣放苗,放養魚苗時,要站在上風頭慢慢放養,讓魚苗游飄入水中,否則,會降低魚苗成活率。
四、調節溫差。下塘前盛魚苗的水與塘水溫差不得超過2℃。若溫差過大,須調至盛魚苗水溫與池塘水溫基本一致再放苗。用塑料袋運輸的魚苗,下塘時要將塑料袋放在水面上“冷卻”處理1小時再開封下塘。
五、適時注水。魚苗下塘時水深50厘米至60厘米,以后每隔3天至5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0厘米至15厘米,培育期間共加水3次至4次,最后水深1米至1.3米。每次注水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魚苗長時間頂水,影響體質。注水時應注意在注水口用密眼網過濾,以防野雜魚和敵害生物隨水進入塘中。同時不讓水流沖起池底淤泥,攪渾池水。
六、投餌施肥。飼養魚苗一般用黃豆漿,豆漿的制作;先將黃豆用水浸泡至豆瓣之間凹隙脹平,然后邊磨邊加水,1公斤黃豆磨20公斤豆漿。豆漿磨成后要立即投喂,潑灑要均勻,一般上午8時至9時,下午2時至3時投喂。開始時每天每畝投3至4公斤黃豆漿,一周后增到5公斤至6公斤,培育1萬尾夏花魚種約需黃豆10公斤至18公斤。培育草、鳊等草食性魚苗的池塘在飼養一周后,還應在池塘淺處。投放浮萍或切細的嫩草。除投餌外,根據池水肥瘦還要適當追肥,一般每畝水面每天追施腐熟的糞肥50公斤至70公斤。
七、防治魚病。魚病流行季節每隔半月每畝用生石灰15公斤至25公斤化水潑灑。發現魚苗患有氣泡病、跑馬病或其它細菌、寄生蟲病應及早對癥治療。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