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細菌性敗血癥的病原、癥狀與危害對象。該病主要由嗜水氣單胞菌、魯克氏耶氏森氏菌等為主的多種細菌。其主要癥狀是,患病早期,病魚的口腔、頭部、胸腹部、眼眶、鰓蓋表皮和鰭條基部充血,鰓絲潰瘍、充血,嚴重者鰓絲腐爛。剖開腹腔有黃色或紅色腹水,肝、脾、腎、膽囊腫大,有的魚肛門紅腫并伴有液體溢出,病魚全身病變,在水中行動遲緩或陣陣狂游。危害對象主要有各種鯽魚、團頭魴、鳊魚、鰱鳙、黃鱔、鱖魚、鯉魚等。
二、細菌性敗血癥發病的主要原因。一是水質惡化,池底淤泥過多,投餌施肥過量,魚池水質、底質惡化,水的透明度小、溶氧低,使養殖魚類長期生活在惡劣環境中,導致魚體免疫系統紊亂、病原乘虛而入。二是魚類營養失衡,在高密度養殖條件下,長期喂單一品種餌料,這樣某一物質的過多與過少均會造成魚類相關機能的紊亂失調,直接影響魚類的生長、發育和病害的發生。三是由于長期近親繁殖,造成品種退化和抗病力下降。四是防范不當,在養殖中沒有做好對魚池、魚種、食場、工具和水體的消毒工作,投餌未按照“四定”的科學投喂法,加之現在各種水體都在養魚,養魚者缺乏防病知識,將病死魚亂扔,造成魚類被動受感染患病。
三、預防措施。一是做好魚池清塘清毒工作,去除池底過多淤泥,在魚種放養前10天,每667m2水面(水深10cm)用80~100kg生石灰全池潑灑。二是嚴禁長期近親繁殖,保證放養健壯和抗病率高的苗種。三是魚種下池前用15~20g/m3的KmnO4溶液或3~5%的食鹽水浸浴20分鐘左右,以殺滅魚種體表病原體。四是放養密度及搭配比例應根據當地條件、飼養管理技術水平及防病能力等因素而定,密度不宜過大。五是加強飼養管理,定期潑灑生石灰及加注新水,有條件的適時開增氧機,不斷改善水質,堅持“四看”、“四定”的科學投喂方法,提倡少投多餐,盡量投喂天然優質混合飼料,不喂變質有毒飼料,保證讓魚吃飽、吃好,提高魚體抗病力。六是做好對水體、食物、工具的消毒工作。在魚類的主要生長季節,也是魚病的主要流行季節,要對養殖水體定期潑灑強氯精、ClO2、氯王、水體消毒靈,溴氯海因或漂白粉等含氯制劑藥物,對偏酸性的水體要用生石灰全池潑灑。發病魚池用過的工具一定要進行消毒,發現病死魚要及時撈出深埋,不到處亂扔。七是在該病流行前,用一次殺蟲藥物殺滅寄生蟲,并注意殺蟲藥物的使用說明及范圍,以防池中混養的特種水產品蝦蟹、鱖魚、河蚌等的中毒死亡。八是在該病的流行季節,在飼料中添加魚血寧、魚康達或呋喃唑酮等內服藥物,每次連服5~6天,每月一次,如周圍池魚已發病則應潑灑含氯制劑藥。
四、治療方法。該病是全身都出現病變,因此治療必須堅持以內服與外用潑灑相結合。
內服藥物有魚康達、魚血寧等,用量為每kg飼料加藥物20g,連喂5~6天為一療程。注意要將藥物與飼料充分拌勻,每次投喂量以保證讓魚類1小時左右吃完為度。
外用藥物的使用方法是:第一天可用0.5g/m3的晶體敵百蟲或0.7g/m3的CuSO4等殺蟲藥殺滅魚體寄生蟲,第二、三天連續潑灑0.5g/m3的強氯精或0.3g/m3的氯王、ClO2、水體消毒靈或0.15g/m3的溴氯海因或1.2~1.5g/m3的“90”消毒劑。我市近三年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是,第一天用“漁用高效雙效靈”加CuSO4全池潑灑,漁用雙效靈的用量為:1ml/30m3水體,每3000m3用100ml,CuSO4為0.5g/m3,第二天再用一次含氯制劑全池潑灑,其治療效果十分理想。此外我市水產良種場近2年試用晶體敵百蟲、CuSO4、FeSO4三種藥物混和溶化后全池潑撒,其用量比分別為0.6g/m3:0.6 g/m3:0.25g/m3,采取這種方法僅一次用藥即能奏效,這種方法省工、省錢,且效果好,但此種用藥方法不適合混養蟹、蝦、鱖魚等特種水產品。另外用藥后要注意觀察天氣、水質變化和魚類的活動情況,一旦發現魚類浮頭要設法增氧或及時加注新水。陰雨天應注意停止用藥,高溫期潑灑藥物宜在晴天下午3時以后潑灑,以防魚類泛池死魚。
在每次對水體潑灑藥物后一周最好用30g/m3的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潑灑,以調節好水的pH值,達到改善水質,減少魚病復發的目的。
南方漁網編輯:王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