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卵甲藻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的。此病主要危害下池半個月左右的魚苗和冬片魚種,不僅可導致草魚、青魚、鰱魚、鳙魚、鯉魚的魚種發病,而且野雜魚也受感染。筆者2004年9月上旬診治過1例魚卵甲藻病,現將診治的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發病情況 福建省上杭縣臨城鎮黃竹村一魚種培育池面積1.6畝,平均水深1米。2004年6月15日投放8~10厘米的草魚種8000尾、鰱魚種3200尾、鳙魚種800尾,投喂以浮萍等青飼料為主,配合飼料為輔。9月8日養殖戶巡塘時看到少數魚種在池中擠成團,魚體上有白點,3天后出現死魚。
癥狀 病魚體表黏液增多,背鰭、尾鰭及背部先后出現白點,逐漸蔓延至尾柄,白點之間有紅色充血斑點,尾柄部特別明顯;病重魚游動遲緩,呆浮水面,體表白點逐漸連接成片,像裹了一層白粉,并越來越厚。
診斷 用pH試紙檢測養殖水體的pH值約為6。用鑷子取少許粉狀物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腎形的卵甲藻。根據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結果診斷為魚卵甲藻病。
治療 用40公斤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調節池水pH值至8左右,第三天、第五天再各用30公斤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1次。第五天未出現死魚,病情得到控制。
預防魚卵甲藻病,可在魚種放養前每畝池塘用生石灰150~200公斤干法清塘;在魚種培育過程中,每半個月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10~25克化水全池潑灑1次;漁具等用生石灰水消毒后再使用。在防治過程中不能使用硫酸銅、硫酸亞鐵等酸性藥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