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養魚往往因管理上的疏忽而發生塘魚中毒或泛塘事故,造成大批魚死亡。因此,準確辨別魚類中毒與泛塘,并及時準確地采取相應的解救措施,減少損失,是漁業生產的一項重要工作。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別和解救。 一、從時間上判別 魚類中毒一般無季節、天氣和晝夜之分,隨時都可發生。泛塘多發生于夏秋高溫季節,特別是連續的低壓、悶熱天氣,連續陰雨和雷陣雨天氣,并多發生在半夜至黎明這段時間。水質越肥,泛塘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嚴重。 二、從癥狀上判別 塘魚中毒,一般沒有浮頭跡象,其癥狀因毒物的不同而異,有的表現為竄游、平息、再竄游,直到昏迷死亡。有的表現為行動遲緩、麻痹、體色變黑、粘液增加、活動能力喪失,最終死亡。泛塘則表現為塘魚嚴重缺氧浮頭,分散于池塘各處,口一張一合,平靜地直接從水面空氣中吸取氧氣,嚴重時鳊、魴魚肚皮慢慢上翻,掙扎著保持平衡,如此反復幾次便肚皮向上死亡。 三、從魚的種類上判別 塘魚中毒不分種類、大小,包括底層的鯉、鯽魚等,嚴重時塘魚全部死亡。泛塘則以耐低氧能力差的羅非、鳊、魴、鰱、鳙魚較為常見,鯉、鯽、青、草魚一般不易死亡。 四、從原因上判別 塘魚中毒,一般與廠礦排出的有毒污水流入魚池有關,或是防治魚病時用藥過量或使用方法不當導致中毒,或是魚塘中甲藻大量死亡、三毛金藻大量繁殖產生的毒素使塘魚中毒。泛塘主要是水質惡化、天氣突變、放養密度過大、池水嚴重缺氧引起的。羅非、鳊、魴魚浮頭時為輕度浮頭,鰱、鳙魚浮頭時為一般性浮頭,青、草、鯪魚浮頭時為嚴重浮頭,大口胭脂魚、鯉、鯽魚浮頭時為重度浮頭。 五、解救措施 發生中毒事故時,應立即注人大量新水,排除池內老水,邊排邊灌,直到池魚恢復平靜。若無水源,應立即將塘魚轉移到無毒的魚塘或網箱中暫養,待池水處理后再放回原塘。同時,根據中毒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若是由甲胺磷、辛硫磷、除蟲菊酯類農藥等引起的中毒,可潑灑生石灰漿解救,一般每1/15公頃(1畝)用生石灰25~35千克。對酚類藥物引起的中毒,可用人尿解救,一般每1/15公頃水面用人尿 300~400千克潑灑全池。對硫化物、氨氮化合物引起的中毒,可用光合細菌解救,水深1米的池塘,每1/15公頃用光合細菌6.5~7.5千克。對由藻類引起的中毒,可用濃度為0.8~1毫克/千克的鰲合銅溶液滅藻。 發生泛塘時,應立即沖注大量新水,同時用增氧機增氧,必要時使用化學藥物增氧。土法解救:可采用黃泥水,每 1/15公頃池塘加尿 30~50千克;或用黃泥水加食鹽10千克(1/15公頃);或用明礬3~5千克全池潑灑。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