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彭澤鯽作為農業部向全國重點推廣養殖的36個優良品種之一,以其優良的經濟性狀越來越受到各地養殖戶的重視,養殖面積逐年擴大,產量逐年上升。為此特向大家介紹彭澤鯽的繁殖技術如下:
一、親魚的選擇及培育
彭澤鯽親魚要求雌魚200克以上,雄魚150克以上,無外傷,無疾病,身體健壯。可以選用苗種池套養或成魚池主養的成魚作親魚,選用套養的成魚時,為避免種質退化,最好選自己生產的親魚。
親魚越冬池要求背風向陽,池底有一定厚度的淤泥,池水保持一定的肥度。越冬期間天氣晴好時應按魚總重量的1%~2%投喂精飼料。有條件的在2月底3月初將雌雄親魚分池培育,并適當增加投飼量,從3月中旬起每天清晨和夜間巡塘,注意水溫和天氣變化。
二、產卵池與魚巢的準備
彭澤鯽繁殖期為3月中旬至7月中旬,水溫要求17~32℃,繁殖前應準備好產卵池及各種附屬設施。產卵池面積以400~667平方米為好,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殺死池中野雜魚等有害生物,清除池周雜草,注入70厘米深的水備用。也可用越冬池作產卵池,越冬放親魚前清塘,來年天氣變暖抽淺池水致70厘米即可。彭澤鯽產粘性卵,多用柳樹根,棕櫚皮扎做魚巢,魚巢使用前用66.7毫克/升的孔雀石綠浸泡10~15分鐘。
三、自然繁殖與人工繁殖
自然繁殖比較簡單,只需把挑選的親魚放入清整好的產卵池中,然后安置好魚巢即可。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產卵率不高,產卵時間長,不易得到大批同期卵。
人工繁殖通常是在親魚的胸鰭基部無鱗處1次注射催產針劑,時間在下午3點~5點為好,這樣可使親魚在次日清晨產卵。彭澤鯽魚對催產針劑無明顯選擇性,魚用催產激素和鯉魚腦垂體均有明顯效果。注射劑量為每公斤雌魚絨毛膜激素(H16)800~1200國際單位,腦垂體2~3個,促黃體生長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0~30微克,雄魚劑量減半。配制藥物時以每尾雌魚注射0.5~1.0毫升為妥。
四、產卵與孵化
彭澤鯽發情追逐常在水面以下,水浪和擊水聲較小,所以產卵時要勤觀察,注意產卵時及時翻動魚巢以免魚卵附著不均,影響孵化率。因為親魚有吃卵的習性,應及時將布滿受精卵的魚巢移至孵化池孵化。
孵化池通常也作苗種培育池,要求面積667~1334平方米。受精卵入池前1星期要用生石灰消毒清塘,追施基肥,加注新水至60厘米。注水時要求用密絹網過濾,防止野雜魚、劍水蚤等有害生物進入池塘。一般每667平方米放彭澤鯽受精卵20萬~30萬粒,水溫18~20℃約50~55小時可孵化出苗。出苗后4~5天可將魚巢移走。
由于孵化期間水溫較低,魚卵容易滋生水霉,故每隔1天需用6.7毫克/升孔雀石綠浸洗10分鐘左右,而且應經常檢查魚巢,以免淤泥附在卵上,導致死卵。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