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種能否安全過冬,與體內積累的營養物質的多少有密切關系。在越冬期間,規格越小的魚種,體重減輕越大,許多小規格的魚種常因消瘦而死亡。在秋季強化培育,培育大規格魚種,使魚種體內積累足夠的脂肪,有利于提高越冬存活率。
1、調整魚種規格,防止兩極分化。魚種生產條件和飼養水平較高的地方,可以采取多級篩選法,及時對魚種大小分類,避免同池魚種大小不一。魚種池小的,可以將16厘米以上的魚種套養在成魚塘內。
2、稀放促長,提高魚種規格。體重50克以上的家魚種,越冬存活率可達94% 。規格越小,越冬存活率越低。5--30克的魚種,越冬存活率一般為80%左右。多次分池,不斷稀疏,提大留小,是加快魚種生長、提高魚種規格的關鍵。一般生產條件下,秋季魚種適宜密度為每畝3000-4000尾,最多不超過5000尾。
3、抓好施肥投餌管理工作。秋季魚種攝食多,生長快,應保證營養充足,加大精飼料用量。精料要求新鮮無霉變,設食臺投喂,每天上午、下午各喂1次。鰱、鳙魚種池要培肥水質,施肥盡量均勻潑灑,少量多次。
4、改善池塘水質。秋季仍是魚病流行季節,特別是“白露”前后,是魚病高發季節,應加強防治工作。要求定期加注新水,調節水質。早秋水溫高,魚容易浮頭,更要加強注水,或者中午開增氧機攪水1 小時左右。定期向池內潑灑生石灰,每次每畝15-20公斤。
南方漁網編輯:李容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