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塘式稻魚輪作是閩西近兩年來在推廣“坑塘式”、“溝溜式”稻田養魚基礎上,經不斷改進而形成的高產高效技術模式。2000年龍巖市推廣稻田養魚2萬多畝,其中田塘式稻魚輪作面積近5 000畝。今年3月21日,龍巖市畜牧水產局、連城縣科技局組織有關專家,對實施該模式的隔川鄉松洋村李進財戶1.8畝稻田養魚進行現場抽樣驗收,總產鮮魚1 112.5公斤,總魚產值8 482.5元,總毛利5 248.5元,折畝產魚618公斤,畝魚產值4 712.5元,畝均毛利2 915.8元。同時,稻谷比往年增產約一成,畝產濕谷達833.5公斤。實現了“千斤稻千斤魚”的高產高效目標。為大力推廣這項高產高效稻養技術,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在連城縣召開了全省稻田水產養殖現場會。現將該模式的主要技術要點簡介如下:
一、 基礎設備
1.加高、加寬、加固田埂,形成深水養魚池塘形式。可采用磚砌、水泥粉刷、水泥預制塊鋪等方法達到永久加固田埂。要求加高田埂至1.5米,使養魚期水深能達1.2米以上。加寬田埂1米以上,以便種植黑麥草、玉米草、蘇丹草等。如能配套部分青飼料地更好。
2.安排好進、出水口。可用水泥管或竹筒設置,進水口加設60目紗絹網攔截敵 害生物,出水口安裝20目篩絹防逃。盡量使進、出水口對角安排,形成對流,有利水體交換,保持充足溶氧。
3.配備好10%比例的魚種培育小塘。一般利用畝稻田0.1畝的秧田,在早季秧出田后,立即加高、加固成坑塘,及時投放夏花魚苗進行強化培育,作為稻田養魚備用魚種。
二、 魚種放養
1.稻田養魚備用魚種的培育。按0.1畝放養各種夏花魚苗1 350尾,其中草魚500尾、鰱魚200尾、鳙魚100尾、建鯉300尾、彭澤鯽200尾,其它50尾,經70天左右培育成秋片魚種。
2.晚稻田成魚養殖的放養。如畝計劃產量500公斤,要求放養量為850尾,其中20厘米以上草魚種300尾,25厘米鰱魚種150尾和鳙魚種50尾,10厘米建鯉苗200尾和彭澤鯽或工程鯽100尾,其它魚種50尾。
三、 生產管理
1.稻田投放魚種前的準備
1 早稻收割后,立即將四周田坎雜草清除干凈。2 加高、加固田埂,檢查和排除滲漏隱患。3 進、出水口安排好排洪、防逃設施。4 魚種放養前10天,畝用75~100公斤生石灰消毒稻田。5 魚種放養前7天,畝放腐熟糞肥300公斤。6 把田塘注滿水。
2.放養魚種的消毒
1 魚種在移捕前5~7天,用0.7ppm硫酸銅或0.3~0.5ppm敵百蟲進行全池潑灑。2 下塘前草魚種須注射草魚“四聯”疫苗,再用5ppm硝酸亞汞浸泡10分鐘,然后移放入塘。
3.飼養管理
1“四定”投喂法。即定質、定量、定位、定時,既確保魚類的營養需求,又不浪費污染水質。2“四勤”管理法。即勤巡塘、勤看水色、勤檢查、勤防魚病。3 餌料和投餌標準。以草魚為主的,應采取配合顆粒飼料與優質青飼料相結合。如自制配合顆粒料,要求在水中能穩定10分鐘以上。可采用配方:豆粕45%、菜籽餅10%,米糠13%、麥皮12%、次粉16.5%,維生素預混料劑1%、礦物鹽預混劑0.95%,磷酸二氫鈣.5%、每噸飼料再添加維生素C500克、賴氨酸3 000克。此飼料配方的餌料系數為1.5~1.8。
科學確定每天魚的投餌量至關重要。可根據魚體規格和水溫確定投餌率。經實踐驗證,5~10月上旬投餌率如下表:
魚規格(克)25 50 75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600
投餌率(%)4.5 3.7 3.4 3.2 3.0 2.8 2.5 2.3 2.0 1.7 1.4
冬季因天氣寒冷,魚類攝食量明顯下降,投餌率應相應調低。在極寒冷的天氣僅為1%,每周投喂3次即可;在12月至翌年2月,按所列表格60%折算,每天投喂1次;在10月中旬至11月以及翌年3~4月,按所列表格80%折算,每天投喂2次。每個月應隨機抽取30尾魚稱重確定平均尾重,再乘以總尾數得出塘魚總重,根據投餌率計算出總投餌率計算出總投餌量。投餌量習慣為每周微調一次。
四、 小結與討論
1.“田塘式”稻魚輪作,由于把池塘精養技術引入稻田養魚,因此,可以獲得高產高效,實現稻魚雙豐收。從閩西的實踐來看,稻田養魚已開始從大田農業的輔助地位躍居為主導地位,魚稻收入比一般為5:1。該稻養高產模式是促進大田農業結構優化和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好形式,同時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和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2.田塘式稻魚輪作的創新性在于,由傳統平板式稻田養魚的粗放式改為精養式,水位加深,放養品種增多,投喂顆粒配合飼料,增氧改良水質,田埂從原有一年一修改進為永久性工程化塘埂,耕作層保護良好,田塘無分,宜稻宜漁,使用推廣十分方便。與“溝溜式”、“坑塘式”稻魚兼作比較,完全克服了施放農藥、化肥和烤田的矛盾。而且免除了每年稻養開挖溝、坑的繁重勞動。稻魚輪作方式使稻與魚形成互惠互利關系,經驗證,魚、稻病蟲害均減少,稻谷產量比單一經營時有所提高。這種方式適合在亞熱帶或中亞熱帶單季稻種植區推廣,群眾易于接受。
3.目前閩西山區稻田養魚的品種還比較單一,應在稻田養蝦、養蟹、養蛙等方面加強探索 ,不斷開辟稻田生態養殖新領域,通過借鑒江蘇、浙江、安徽等省的稻田高優品種養殖,從而使“田塘式”稻田水產養殖的成效再創新水平。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