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魚苗培育
苗種培育池可用圓形玻璃缸制成或采用正方形的水泥池.直徑3~5m,深1.5m,池底坡為6%~8%,水泥池壁和底部貼瓷磚。水深0.6加0.9m,水溫控制在20~29℃之間。進水采用噴淋和直接注水,排水為中心溢排水,根據水質及魚苗情況每隔2~3d吸底排污1次,及時清除死魚,每7~10d放水洗池1次。
剛孵化的仔魚在體形和行為上變化很大,處于體表及卵黃呼吸向鰓呼吸轉移階段,此時需供給充足的氧氣。一般可在水泥池內放置氣泡石,自動定時開關間隔充氣增氧,使溶氧量保持在6mg/L以上.氨、氨在0.5mg/L以下。中華鱘在行為上要經歷垂游、平游而過渡到底棲生活,故應及時進行飼養和馴食。始喂飼料為市售活水蚯蚓或浮游動物等活餌,喂前用高錳酸鉀或食鹽消毒,每天投喂3次;在體長達4~9cm,體重達1~4g時.要完成從活餌到配合飼料的食性馴化。配合飼料前期用軟顆粒,后期用硬顆粒。飼料應具以下特點:(1)顆粒大小適宜,前期直徑為1.5mm,后期逐漸增大到3mm;(2)水中定形時間可達1~2h;(3)營養成分合理,蛋白質含量高,具濃魚腥味。其中粗蛋白含量在38%~45%、粗脂肪6%、灰分10%、粗纖維1%,微量元素適中。
2、魚種培育
采用已馴化轉口的中華鱘,尾重5~10g,體長10~15cm。水質要求無污染的江河水,PH值7.2~8,透明度20~40cm.經沉淀過濾后使用。水溫保持在10~32℃,當低于10℃或高于32℃時,用鍋爐或深井水調溫。使用增氧泵保持水中溶解氧在6mg/L以上,水交換量不大于10L/min。定期清洗魚池,及時清除死魚和污物。配合飼料成份為:魚粉55%、花生粕20%、面筋15%、濕酵母4%、魚油2%、食鹽1%、維生素及微量元素3%。配合飼料中首先要考慮蛋白質的含量,實驗表明蛋白質對幼鱘的生長影響最大,其它依次為脂肪、糖、纖維素。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視水溫、天氣、水質、魚體大小、密度等靈活掌握。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