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產漁藥生產一直落后于人藥和獸藥的生產,多數產品的質量、藥效、安全性、殘留性均未能做到嚴格把關和嚴格控制。去年“多寶魚事件”給水產食品安全再次拉響了警報,使廣大消費者談魚色變,嚴重影響了水產業的發展。目前許多養殖戶對使用違禁藥物危害認識還不到位,導致許多禁用藥物禁而不止。現將一些常見禁用藥物的相關知識作一簡要介紹,以引導養殖者安全用藥、健康養殖,減少養殖病害的發生。
1.孔雀石綠孔雀石綠過去常被用于制陶業、紡織業、皮革業、食品顏色劑和細胞化學染色劑,1933年起其作為驅蟲劑、殺蟲劑、防腐劑在水產中使用,后曾被廣泛用于預防與治療各類水產動物的水霉病、鰓霉病和小瓜蟲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外學者陸續發現,該藥倒入水中,能溶解泥土中的鋅而導致水生生物中毒,并具有高毒素、高殘留等副作用。鑒于其危害性,我國于2002年5月將孔雀石綠列為水產養殖禁用藥物。
替代物:目前國內漁藥生產廠家推出了一些替代品,如水霉凈,還可使用一些含碘的消毒劑;養殖過程中進行綜合預防,嚴防魚體受傷;改良發病池水質,并用消毒劑消毒水體,采用全池遍灑食鹽及小蘇打或亞甲基藍2-3g/立方米等方法防治病原菌感染。對小瓜蟲可以用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內服2-3g/10斤飼料或溴氰菊脂0.01ppm潑灑進行治療。
2.氯霉素(鹽、酯及制劑)氯霉素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多數G+、G-菌均有效,在水產上能有效防治爛鰓、赤皮病。但該藥對人類的毒性較大,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過敏反應,引起再生性障礙貧血(包括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此外該藥還可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及抑制抗體的形成,抑制肝藥酶,影響其它藥物在肝臟的代謝,使藥效延長,或使毒性增強,目前已被較多國家禁用。
替代物:外用潑灑可用溴制劑或氯制劑替代,內服可用復方磺胺類、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