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順德市倫教鎮三洲魚苗場混養一種俗稱青竹鯉的西江魚類,其肉質鮮美、營養價值較高,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我市一農業園也在計劃對其進行人工繁育,生產種苗供應廣大漁農養殖。青竹鯉是倒刺鲃的俗稱,在分類上屬鯉科、鲃亞科,我市見到的有兩個屬:刺鲃屬和倒刺鲃屬。這兩個屬的共同特征是:吻部不突出、口前位、下唇緊包下頜的外表;主要區別是:倒刺鲃屬的背鰭起點前方有1根向前平臥的側刺,而刺鲃屬則無。
一、刺鲃屬 刺鲃屬魚類的品種有疏斑刺鲃和條紋刺鲃兩種。疏斑刺鲃在海南島俗稱花娘、什布姆(五指山)。主要分布于海南省保亭縣各水系中。 條紋刺鲃俗稱金花鯽(金花鲃),分布于長江水系各流域和海南島各水系中,是廣東淡水中常見面的小雜魚類,不論江、河、塘、堰、小水溝中都可見到它的蹤跡,它只是其它肉食性魚類的餌料,很少被作為食用魚類。這兩種刺鲃還未見開發、利用、養殖的報導。
二、倒刺鲃屬 倒刺鲃屬的品種較多,在我國有5種(包亞種):刺鲃、倒刺鲃、云南倒刺鲃、長身刺鲃、中華倒刺鲃等。
1、刺鲃 刺鲃俗稱青棍、軍魚、黃娟魚等,也有資料稱其為光倒刺鲃。刺鲃體側鱗片基部各有一黑斑,其背鰭的外緣有黑邊,有的地方亦稱它為黑背倒刺鲃,刺鲃喜歡生活在清澈的水域中,是雜食性魚類,主食水生昆蟲和其它水生生物。幼魚階段攝食動物性飼料較多。產卵時間是每年的4—5月,南方氣候炎熱、氣溫較高,產卵時間略早一些。產卵時需流水的環境,進行人工繁育時必須滿足其需要的生態環境。生長速度一般。體厚肉肥,味道鮮美。刺鲃是分布于福建閩江、湖南沅江、浙江錢塘江和珠江的北江、西江水系中常見的經濟魚類之一。
2、倒刺鲃 倒刺鲃和其它刺鲃魚類一樣,棲息于江河中。草食性,主食絲狀藻類、昆蟲及植物的碎屑等。性成熟3—4齡,產卵時間是4—6月,浮性卵。生長速度一般,一般個體重1公斤左右,產量較大,是普通的食用魚類,分布于湖南沅江、珠江水系的北江流域和海南島等地。
3、云南倒刺鲃 云南倒刺鲃分布于云南東部的河流和湖泊中。
4、長身刺鲃 長身刺鲃背鰭無硬棘,分布于臺灣的各水系中。
5、中華倒刺鲃 中華倒刺鲃是棲息于江河中的底層魚類,雜食性,主食高等動物碎屑、藻類、水生昆蟲和軟體動物等,4冬齡性成熟,浮性卵。產卵較大,肉質肥美,為產區重要的經濟魚類,分布于長江中上游及附屬水系中。
三、刺鲃魚類開發的建議在進行水產養殖品種結構調整中,刺鲃類以其肉質鮮美、價格較高、能夠進行養殖而受到漁農的歡迎,但在養殖時有些問題必須先弄清楚,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必須認識刺鲃 刺鲃原是野生的魚類,馴化養殖的時間不長,養殖的范圍也不大,對刺鲃魚的生物學特性、生態習性、馴化、養殖、繁殖和種苗的培育還沒有真正的了解。因各地的俗名不同,甚至一魚多名或多種魚同名的情況屢見不鮮,較容易混淆,往往一些漁農、水產工作者也弄不清楚,買錯魚苗(品種)養殖的事時有發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不論是研究者還是養殖者都必須真正認識刺鲃魚類,并能區分它們。 2、刺鲃可以進行人工養殖 養殖刺鲃的水質必須清澈、溶氧充足,養殖環境要適當保持陰暗。因此,養殖的環境(如池塘)要靠近江河,如在江河、水庫和湖泊中設置網箱,養殖效果更為理想。生長速度與養殖時的規格、飼料的質量、放養密度、水溫和生態環境有密切的關系
3、必須開展刺鲃魚類人工繁殖的研究 開展較大規模養殖的關鍵之一是人工繁殖和種苗培育獲得成功,才能供應體壯、數量充足的種苗。據報導,目前繁育成功的品種數量不多,因此,僅靠江河捕苗要想大規模地發展養殖是不現實的。
刺鲃類的雌魚、雄魚的性成熟并不同步,性成熟的年齡相差1—2年。因此,在培育親魚時,除投放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飼料外,適當的流水刺激、分批注射激素,才能分批產卵。
4、可望能進行養殖的品種和養殖方法 刺鲃魚類的品種較多,分布水域、個體和市場潛力有很大的差異,一些規格太小的刺鲃魚類只能作為小雜魚,而不能將它們作為潛在食用魚品種來研究、探討。根據目前的資料和各地進行試養的情況,可望能進行養殖的刺鲃魚類品種有:刺鲃、倒刺鲃和中華倒刺鲃等。(具養殖價值的倒刺鲃魚類俗名、外形區別、分布見下表)。養殖方法應該是先搞好基礎研究、馴化、養殖、繁殖、種苗培育。建議在大規模養殖前先進行小區試驗,待總結出經驗后再進行中間試驗,急于在大面積推廣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