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4年3月20日,河南省信陽市水產科學研究所在一口面積為2.4畝、平均水深1.6米的垂釣池塘中投放平均規格250克/尾的鯽魚1700公斤。4月28日混養平均規格125克/尾的加州鱸魚275公斤,同時每畝配放規格為50克/尾的花鰱750尾。7月21日池中鱸魚突然死亡4尾,22日進行檢查治療。
臨床癥狀 加州鱸魚發病后攝食量急劇下降,僅為發病前的30%,病魚在池四周緩慢游動,背鰭、尾鰭及臀鰭部位發炎紅腫,部分或全部爛掉。病魚對外界刺激敏感性降低,甚至失去反應。7月23日抽查病魚感染率達40%。
診斷 取病魚的鰭條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看見許多白色的線蟲,經中科院水生所專家鑒定后確定為藤本嗜子宮線蟲的幼蟲,病魚腸道、內臟完好,腸內無食。根據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結果確診為加州鱸魚線蟲病。
治療 由于線蟲必須依靠中間寄主劍水蚤來傳播,故采取如下的治療方法。(1)換水殺蟲。7月22日,首先把池水換掉1/3,添注新水,然后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魚蟲殺星30毫升加水全池潑灑,1小時后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強氯精250克加水全池潑灑。(2)鹽水浸浴。7月23日,用3%食鹽溶液浸浴病魚20分鐘再放入池中。(3)7月25日,全池再用魚蟲殺星和強氯精加水潑灑1次,用法用量同7月22日。同時每100公斤魚用恩諾沙星4克拌料投喂,以后恩諾沙星的劑量減半,連續投喂1周。7月31日病魚攝食基本恢復正常,再使用魚蟲殺星、強氯精鞏固治療1次。
南方漁網編輯: 陳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