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進入炎熱的夏秋季, 正值各種魚類生長高峰時期,但也是各種魚病多發季節;隨著水溫升高, 各種病原體大量繁殖,如果預防不當,就會造成魚病暴發, 釀成巨大的損失。通過調查發現, 我區歷年來夏秋季常發的魚病主要有腸炎病、爛鰓病、 白頭白嘴病等一些細菌性魚病及錨頭鳋、魚鲺等一些寄生性魚病。 為此采取“全面預防、積極治療、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措施, 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證養殖產量的高產與穩產。 下面就高溫季節一些常發魚病的主, 要癥狀及防治措施作一下介紹:
生了病的魚有其特點, 首先表現在活動和體色上。普遍的癥狀是早上巡塘時,發現病魚失去活力, 多在塘邊水面緩慢獨游,體色發黑或頭部烏黑, 此類病常為腸炎病、爛鰓病等。防治此類魚病的主要措施有:(1)生石灰遍灑,用量15一20 kg/ 667 m2;(2)漂白粉遍灑,使地水濃度為1g/M3,隔半個月潑灑一次;(3)將桉樹葉25一50KG扎成一捆,放在池塘一角浸泡;(4)當草魚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并發時, 可用硫酸慶大霉素治療,遍灑用量300-250mI/667M2,連續2天。
當魚在塘中擁擠成團,或浮在水面顯得不安, 時而上跳下竄,時而狂游,而且體表分泌大量粘液, 這種現象大都是水質有毒或由于鲺、 錨頭鳋等一些寄生蟲侵襲所致。預防和治療此類魚病的主要措施有: 90%的晶體敵百蟲全池遍灑,用量150-350G/ 667M2,一個月一次;(4)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使池水濃度為0.7G/M3,(5)每667M2用苦楝樹樹根6kg,桑葉5kg,菖蒲12.5 kg,豆餅10KG, 搗碎全池潑灑可防治錨頭鳋病;(4)每5根號筒桿扎成一束,每667M2用7-9束投入池中,其浸出液可殺滅魚鲺。
炎熱天氣,若管理不善,最易造成泛塘, 造成泛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大體上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人為因素,由于養殖密度過大或水質過肥,投飼過多, 或注入有毒污水,造成水質惡化,引起缺氧而泛塘。 另一類是氣侯因素,由于氣候長期不良或天氣發生突變, 造成水質惡化,進而缺氧而出現泛塘。在高溫條件下, 池塘的浮游生物等耗氧增加,使水質變壞, 在陰雨光照弱的條件下,池水水體溶氧量減少, 供氧不足而造成泛塘。在晴天條件下,早晨5時前溶氧量最低,下午5 時最高,也就是說子夜到日出前,是溶氧量最小的時間, 也是最容易出現泛塘時間。防止泛塘,首先在冬季干塘時, 要除去過多淤泥,掌握放養密度; 平時要施經發酵腐熟的肥料,并控制施肥量,投飼要做到“四定”, 殘餌要及時清除,若天氣悶熱,水質過濃, 應減少投飼和停止施肥,并及時加注新水,已發生嚴重浮頭時, 可潑灑化學增氧劑“魚浮靈”、“魚氧精”等急救或用黃泥5- 7.5KG/667M2,兌水調成糊狀,加人尿5 kg遍灑搶救。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