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廣東省地處亞熱帶,水熱光資源豐富。以廣州地區來說,全年平均氣溫22℃ 以上,其中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仍達13℃左右。這種自然優勢,對抓好塘魚 “養冬”十分有利。 實踐證明,塘魚“養冬”的好處很多:一是天冷水溫較低,魚塘里的有機質、肥料分解慢,塘水清新,氧氣足,有利于塘魚快長易大;二是由于天冷,塘內的細菌、寄生蟲不易繁殖生長,塘魚病少,成活率高;三是農戶可充分利用五邊、雜地,多種種蔬菜、綠肥、玉米等作物,收割后可喂魚,農副產品加工后的糠、麩、糟、粕也可落塘喂魚,青精飼料都比較容易解決;四是做好養冬工作,有利于調節來年3—5月塘魚淡季,組織均衡上市,提高經濟效益。 怎樣進行塘魚“養冬”呢?首先要調整好鳙、鰱魚的放養比例。鳙魚吃浮游動物為主,一般在水溫上升到22℃以上時,浮游動物才能大量繁殖;鰱魚吃浮游植物為生,水溫下降到15℃以內,浮游植物也能正常生長。因此,利用其時間差別,提倡冬養鰱魚,夏養鳙的科學養魚方法。在當前過冬階段,尤其在村邊塘、門口塘以及城鎮郊區的肥水塘里,每畝應放養9—12厘米鰱魚70—90尾,鳙魚20尾,到翌年5月水溫上升后,恢復原來放養習慣,提高鳙魚放養量。這種科學養殖方法,僅鰱魚就可增產50—70公斤。 其次,鯇魚、團頭魴等魚類,是塘魚“養冬”期間的主要品種,其特點是生長快,成活率高,生產潛力大:先把各口塘的剩余鯇魚,按1公斤以上、0·75公斤和0·5公斤以內等三種規格,進行分級飼養,每畝各級放養200—250尾。1公斤以上鯇魚,處于育肥階段,主要投放顆粒飼料、麥芽、玉米等精料,每百公斤鯇魚每天投5—7公斤,1公斤以內鯇魚則可采取以青料為主,青精結合的辦法投喂,每百公斤鯇魚每天投喂精料2—3公斤,青料30公斤。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