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wǎng)報道設施建設
加高加固田埂 田埂加高至0.5米以上,夯實,保證不塌不漏。
開挖魚溜魚溝 (1)魚溜。占稻田總面積5%~8%,深1.5~2米,長方形或正方形,避開路邊,離田埂0.8米以上。用磚石或水泥預制板護坡。在魚溜口邊緣筑高5厘米、寬30厘米的埂,以擋泥。寬溝式稻田養(yǎng)魚,以深溝代替魚溜,其面積占稻田總面積8%~10%,溝寬1.5~2.5米,深1.5~2米,長度依田塊而定。(2)魚溝。占稻田總面積2%~3%,深0.5米,寬0.3米。其形狀根據(jù)稻田形狀、大小而定,有“十”字形、“井”字形、“日”字形、“田”字形等。田埂邊魚溝離田埂1.5米。
設置攔魚設備 進、出水口設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并安裝攔魚柵。排水口設“平水缺”。
搭避暑棚 在魚溜上方搭設遮陽棚,棚的面積占魚溜面積的1/5~1/3,位于魚溜的西南角。魚溜位于田角或靠近田邊的,可搭一矮架,種瓜、豆和葡萄等爬蔓遮陽;魚溜在田中央的,可用稻草或其他材料搭遮陽棚。
水稻栽培要點
品種選擇 選擇生育期長、分蘗力強、莖稈粗硬、耐肥、耐漬、葉片直立、株型緊湊、抗倒伏、抗病蟲害、高產的水稻品種。
栽培要點 栽插方式以寬行窄株、長方形東西行密植為宜,采用行距不變,適當縮小株距、增加穴數(shù)的方式。稻田以施有機肥料為主,化肥為輔。稻田排灌應保持魚溝中有一定水位,輕烤田或不烤田。
農藥施用原則 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掌握正常使用量和對魚安全的濃度。盡量用水劑或乳劑農藥,少用粉劑農藥。施藥前將田面水放干,將魚集中在魚溜內。農藥毒性消失后,立即向田內灌水,放魚入田。粉劑農藥應在清晨露水未干時施用。水劑、乳劑農藥宜在傍晚噴藥,采用彌霧、細噴霧方式,噴霧時噴頭朝上。下雨前不噴藥。不要拌土撒施農藥。防治水稻稻瘟病時,盡量減少三環(huán)唑的使用次數(shù)和劑量。
成魚養(yǎng)殖技術
魚種放養(yǎng) 畝產成魚100~150公斤的魚種放養(yǎng)模式:(1)主養(yǎng)草魚,每畝放草魚250~300尾,規(guī)格30~50克/尾;鯉魚或鯽魚50尾,規(guī)格15~50克/尾;羅非魚100~150尾,規(guī)格10~20克/尾。(2)主養(yǎng)羅非魚,每畝放羅非魚500~600尾,規(guī)格10~20克/尾;草魚50~100尾,規(guī)格30~50克/尾;雜交鯉50~60尾,規(guī)格15~50克/尾。(3)主養(yǎng)革胡子鯰,每畝放革胡子鯰500~800尾,規(guī)格3~10克/尾;鯽魚50尾,規(guī)格10~50克/尾;羅非魚100~150尾,規(guī)格10~20克/尾。(4)主養(yǎng)雜交鯉,每畝放雜交鯉300~350尾,規(guī)格15~50克/尾;羅非魚200~250尾,規(guī)格10~20克/尾;草魚30~50尾,規(guī)格15~50克/尾。
投喂施肥 稻田中天然飼料較多,每畝可形成10~20公斤的天然魚產量,但要達到每畝100公斤以上的魚產量,必須投喂飼料和施肥。食場設在魚溜或魚溝內,每天投喂1次。日投飼量控制在田內魚體重的1%~3%,投喂時間在上午8~9時或下午3~4時。施肥以糞肥為主,不宜施用化肥和綠肥。糞肥須經發(fā)酵腐熟后施用,不宜施入魚溝、魚溜內。施肥量為池塘養(yǎng)魚施肥量的1/4~1/3。采用分段間隔施肥法,即一塊稻田分兩部分施肥,兩部分田施肥時間相隔2天左右。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