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去年來,上思縣著眼于提高漁牧業產品市場競爭力,在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開展漁牧產品無公害標準化基地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上思縣位于十萬大山北簏,自然環境,生態環境比較適宜發展無公害標準化生產。該縣在大力打造漁牧業產品無公害標準化基地建設中,把“營造環境、規范管理、培訓示范”為重點,以龍樓奶牛場、龍樓養鴨協會為龍頭,推進漁牧業無公害標準化基地建設。在營造環境方面,首先對全縣養殖場進行全面摸底,選擇8個自然條件、環境清潔、無污染、無“三廢”的養殖場作為生產基地,為漁牧產品生產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在規范管理方面,按照無公害漁牧養殖標準,建立了環境質量、無公害生產基地、產品質量衛生、運輸和生產技術規程等一整套管理和制度,并從品種選擇、養殖和投放、養殖管理、疾病防治以及飼料采購收購等一系列生產過程進行嚴格科學地監控,同時為保證生產質量安全,與32家獸藥、飼料經營店簽訂質量承諾書,與養殖戶簽訂羅非魚、斑點叉尾鲴無公害養殖協議書468份,養殖面積達3051畝。在培訓示范工作中,派出20多名技術人員參加區、市的技術培訓,并請自治區有關專家到該縣進行無公害標準化技術講座,舉辦技術培訓班8期,受訓養殖戶610人,印發資料1830份。在此基礎上,建立了8個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示范點,通過這些示范點的示范,輻射帶動漁牧無公害標準化基地建設。同時,該縣以優勢品種生產為平臺,注重優勢品種的無公害生產。黃沙鱉、羅非魚、奶牛是該縣優勢生產品種,為了使這些地方優質品種的質量更上一層樓,把這些優勢品種的無公害生產列入重點,使優勢品種的質量優上加優。
經過一年的努力,上思縣漁牧業無公害標準化基地建設初見成效。全縣實施無公害標準化生產農戶560戶,畜禽養殖105.72萬頭(羽)、漁業養殖面積1.4萬畝,完成了龍樓奶牛場、龍樓養鴨協會、昌菱養豬場、那琴十萬山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東屏鳳亭水庫斑點叉尾鲴養殖基地等六個產品的產地認定申報,并通過了自治區無公害養殖基地建設驗收。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