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常言道:“人怕老來窮,塘怕九月空”。金秋9月,秋高氣爽,是海淡水名優特魚類催肥促長的大好時機,各地務必加強水質管理,精養細喂,科學投料,讓這些魚類增肉長膘,在元旦前后都能達到上市規格,以提高重量,增加收入,F將育肥期間幾項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一、適時多投、投好飼料 宜根據不同魚類食性而定。桂花魚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善吃鮮活的上鯪、泰鯪、白鏈、鯉、鯽、麥穗魚等。一般飼料魚體長為桂花魚體長的1/3左右,太小難以吃飽,過大了又不能下咽,每天投喂量為其體重3%~5%左右,每天投一次,不宜幾天并在一起投,以免造成時饑時飽,對背鰭有硬棘的小雜魚(如羅非魚等)則不能作為飼料魚,以免刺傷桂花魚的口腔腸胃。加洲鱸是一種雜食性魚類,如投放新鮮的野雜魚,則宜將飼料魚切成小塊或絞成肉漿混入花生麩、豆餅粉、玉米粉內一起投喂。一般每天分上午10時和下午5時兩次投喂,日投量為其體重的5%~7%;尖吻鱸也以食冰鮮海水小雜魚為主,日投喂量為其體重的6%~8%,通過一段時間的馴食,也可投喂專門的人工配合飼料。鰻魚主要攝食含蛋白質40%以上的人工配合飼料,每100公斤粉劑飼料用130公斤清水加5~7公斤魚油,放入絞拌機內拌爛成團后進行投喂,每50公斤鰻魚每餐用料為2~3公斤,分上午9時和下午5時兩次投喂,使其吃飽吃好,快長易大。 另外,投飼還要根據當天天氣陰晴、水溫高低、魚類食欲盛衰,適當增減,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和魚類成長率。 二、確實做好水質調節工作 據有關科研單位的檢測,當池水中日溶氧量保持在每升水4毫克以上時,比溶氧2毫克時魚消化吸收飼料中營養物質的量也提高了2倍,但如果水質較肥,池水中浮游生物(主要是藻類)十分豐富,這些藻類夜間和早上日出前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在一天中的這段時間氧氣最為稀少,這常使名優魚類急游水面,消耗大量體力,生活不舒,食欲不振,造成“一日浮頭,三日不長”的現象,如不及時加水和換水,則名優魚類食欲大減,抗病力減弱,很快就會罹病,因此在早上或夜間先換水1/3,再把水深增加到2米以上,使池水透明度達到40厘米以上;另外,養鰻池早上每立方米水用0.5克敵百蟲,養桂花魚、加州鱸池每立方米水用0.5克硫酸銅加0.2克硫酸亞鐵,進行池水消毒,既可殺死與魚類爭奪氧氣的浮游生物,又能達到凈化水質、防止魚病的目的。 三、做好分級輪養、捕大補小工作 許多農戶誤認為入冬以后,天氣漸冷,水溫又低,多數名優魚類停止生長,于是就貪圖方便,常把大小魚一網打盡,全部上市,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桂花魚、加州鱸等屬廣溫性魚類,水溫在7℃以內仍會覓食生長,僅是長速緩慢罷了,因此各地務必提醒農民,還是捕大留小為好,將小規格的魚并塘養殖,加強管理,切實做好投飼工作,實行反季節養殖,力爭今冬明春都能均勻上市,以確保漁業增效,養殖戶增收。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