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輪捕方法
1.捕撈對象 作為輪捕的主要對象是鰱、鳙魚,鰱、鳙魚屬肥水性魚類,載魚量過大食料難以滿足,而淡季上市便于銷售。其次是草、鳊魚,及時將達到上市規格的草、鳊魚起捕,有利于留池小魚的生長;還因減少了投飼量,能降低高溫期泛池死魚的風險,并可緩解飼養后期青飼料老化供不應求的矛盾。鯉、鯽魚只要上網被捕起,就可上市。
2.捕撈網具的改革 夏、秋季因水溫較高,魚類活動力強,耗氧量大,不耐長時間密集,生產過程往往因操作緩慢或不慎引起魚群大量傷亡。而解決這一技術難題的關鍵是改革網具和作業方式,拉網網目根據上市魚的規格而定,一般10-12厘米為宜,下綱沉子重量是常用網的70%-75%(即沉子重量以下綱不刮底泥為準)。拉網中部裝上毫網或囊網—,其網目與拉網一致或略大于拉網,這樣能提高作業速度和捕撈效率,也不用撿魚,可避免頻繁作業對魚體的傷害。
3.捕撈時間的確定 在水溫18~(2以上,飼、肥投喂量較充足的情況下,每 10000平方米放養魚種150千克的水面,經過60天飼養即可開始輪捕;放養量75千克,70天開捕;50千克的,90天開捕。如果魚種投放規格較小,初期輪捕時達到上市規格的魚較少,應適當降低規格捕出一部分上市,起間苗作用,以免出現密度過大影響生長或發病、泛池。捕魚時間應選擇在凌晨或黎明前進行,一是可及時將魚貨供應早市;二是此時水底層溶氧較低,魚多聚集于中上層,便于捕撈。
4 捕撈量的確定 捕撈量主要依據魚類生長情況而定,其次是根據市場銷售。在放養量較高而又實行強化喂養的魚池,日捕撈上市量應保持每1/15公頃4--5千克;一般精養魚池每1/15公頃3--4千克;常規養殖水面約2千克。面積0.7萬平方米左右的魚池如不便每天拉網捕魚,要間隔2-3天捕一次,起捕量為間隔期的累計日捕撈量。間隔時間不應超過5天。
二、魚種套養(輪放)
經過輪捕以后,應及時套養魚種,保持適宜密度,提高水體利用率。具體方法如下:
對冬季不干池連續養殖的高產水面,魚種套養量為2.25-2.7尾/平方米。其中白鰱60%、花鰱20%、草魚15%、鳊魚5%。6-9月份每月套養一次,每次套養0.45-0.75尾/平方米。冬季干池的高產養殖水面或精養魚池,套養量為1.2- 1.5尾/平方米,白鰱75%、花鰱10%、草魚15%。在7月中旬前分兩次套養。一般魚池其比例同干池水面,6月底7月初一次性投放。套養魚種規格為:6月份應篩選較大的魚種,其規格以150尾/千克為好;7月份100~120尾/千克;8-9月份為80-100尾/千克。如果條件允許,規格可大一些。魚種套養前一周、后兩周的飼、月巴投喂量應增加15%左右,避免爭食降低幼魚成活率。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