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網箱養殖大黃魚病害中,發病率最高的體表潰瘍病可治了。由市水產養殖病害防治院主持的省海洋開發管理項目《大黃魚網箱養殖病害防治》,日前通過專家組評審。
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對大黃魚細菌性潰瘍病進行了病原菌分離、鑒定、回歸感染試驗,查明了致病原因及主要病原菌,并對致病菌進行了藥敏試驗和藥物篩選,使用“潰瘍平”、“中魚尼考”等防治藥物,使養殖大黃魚質量安全達到無公害水產品質量標準,項目在綜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據了解,隨著深水網箱養殖的興起,近幾年大黃魚已成為網箱養殖的首選品種。2003年,我市共有104只深水網箱和2315只普通網箱養殖了大黃魚,放養大黃魚魚種232.1萬尾,大黃魚產量達到803噸,創產值6424萬元。但伴隨大黃魚網箱養殖逐步產業化,養殖大黃魚病害的發生也日益頻繁,甚至發生了養殖大黃魚大規模死亡現象。
項目組經過將近兩年時間,對我市網箱養殖大黃魚單位進行了全面調查,確定了舟山網箱養殖大黃魚發生的10種主要病因,然后對病魚進行取樣、病原菌分離、培養、鑒定,進行病原菌回歸感染試驗、藥敏試驗及測定,指導養殖單位對癥下藥。同時首次采用細菌學方法,研究了大黃魚網箱內外細菌的數量分布及區系組成,為病害的預警預報和早期防治提供了理論依據。
據該項目技術負責人王光宇介紹,舟山市半島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和嵊泗藍海洋養殖有限公司運用課題研究成果,使大黃魚的魚病發生控制率達到85%以上,大黃魚養成成活率分別達到95%以上和91%以上。
另據了解,《三疣梭子蟹及養殖環境中細菌學研究》《對蝦白斑綜合征病毒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開發研究》《網箱養殖大黃魚爛尾病防治》等3個研究課題也于當天通過專家組評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