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大水面養魚,由于水體較大,魚類發病防治有一定的難度,并且大水面普遍施藥,既不經濟又會造成污染,為了控制大水面魚病發生,特介紹幾種有效防治魚病的方法如下。
1、魚種消毒 大水面養魚必須在投放魚種季節選擇健壯的大規格魚種,經過人工藥物消毒后方可投放。常用的消毒藥物有漂白粉、硫酸銅、食鹽、高錳酸鉀等,其用量可在1000公斤水中放漂白粉10克,或硫酸銅8克,或食鹽10—20公斤,或高錳酸鉀20克。這些藥物對魚體皮膚和鰓上的細菌、寄生蟲都有一定的殺滅作用。
2、餌料消毒 病原體往往隨餌料帶入,所以投喂的餌料必須清潔、新鮮,最好經過消毒。動物性餌料如螺、蜆等,要用清水洗凈,選取鮮活的投喂;植物性餌料如水草、陸草,則應放在6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0—30分鐘后投喂;施用有機肥料,應在1000公斤糞肥中加漂白粉200克,攪拌均勻后投入水中。
3、藥物掛袋 藥物掛袋必須先設置好固定食臺,使魚類養成定位吃食的習慣。草食性魚類用竹竿做成“三角形”或“多邊形”框架,搭成漂浮性的水面食臺;吃食性魚類是用蘆席或竹席搭成半沉性潛水食臺。定期用藥物掛袋(一般每隔20—30天一個療程),漂白粉掛袋每袋100克,每天換1次,連續掛3天;硫酸銅、硫酸亞鐵掛袋,每袋硫酸銅100克、硫酸亞鐵40克;每天換1次,連續掛3天。藥袋掛在食臺周圍,每個食臺可掛3—6個袋。
4、投喂藥餌 大水面草魚、青魚容易患腸炎。辉诎l病季節前(每年5—10月間)用磺胺胍進行預防,用藥量第1天第1次按吃食魚體重每10公斤用磺胺胍藥粉1克,第2—6次每天藥量減半,用麥粉等做黏合劑,加正常投餌量1/3的精料制成藥餌投喂。另外,如用碘酒拌餌喂青魚,可預防球蟲;用大蒜拌草或食鹽水浸草喂草魚,預防傳染性疾病效果較好。
5、中草藥防治 各地中草藥可就地采集,來源廣,成本低,效果好,一般無副作用。例如,馬尾松葉可防治草魚腸炎和爛鰓病,烏桕樹葉、大黃根莖可防治爛鰓病、白頭白嘴病,地錦、鐵莧菜、水辣蓼等可防治草魚、青魚腸炎病和爛鰓病,楝樹根莖葉可防治魚類寄生蟲病,土荊芥、貫眾可防治毛細線蟲病。以上中草藥的根、莖、葉腐爛后又可肥水。
6、控制施肥 大水面養魚必須控制人工施肥,為了保持水域生態平衡,一般不提倡過量施用有機和無機肥料,如過量施用人畜糞,魚類容易感染寄生蟲;如過量施用化肥,浮游生物會突然大量繁殖,水質過濃,高溫期間容易導致暴發性魚病發生。
編輯:龍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