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死亡原因 導致運輸和囤養死亡的原因多數是黃鱔受傷引起的。有人作了一個試驗,共分四組,第一組取40尾健壯的黃鱔;第二組取40尾頭部受傷的黃鱔;第三組是40尾體表受傷的黃鱔,第四組是40尾尾部受傷的黃鱔,分別盛于木桶中囤養4天,每天徹底換水1次。結果是第一組成活率97.55;第二組5%;第三組17.5%;第四組是72.5%。由上可見,受傷黃鱔極易死亡,尤其是頭部和體表受傷的黃鱔。因此,在囤養和運輸過程中剔除這些黃鱔是很必要的。受傷黃鱔一死,更易惡化水質,升高溫度,導致其他黃鱔的大批死亡。
2.囤養辦法 囤養黃鱔,不論是市上收購的、野外捕捉的,還是當年自行養殖的,都要選擇無傷無病、體質健壯,一般規格為每千克8~10尾以上的個體。用鉤誘捕的,不宜囤養。黃鱔入池前先進行魚體消毒,一般囤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0~25千克。囤養數量較多時,可采取“隔日分級多次投放法”,即先放較大個體,待大個體全部進入泥土中,再放入一般個體,后放稍小個體。囤放時,盡量使黃鱔全池分布均勻。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