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改善生產環境 一是換注新水,每次換水量占原池水的1/3到1/2,初秋時隔7天換水1次,秋分后隔10天換一次。二是及時施肥“養水”,可適量多施發酵的糞肥,一般每次每畝施150公斤左右,7-10天施1次,共施500-750公斤,一般采取小堆堆放或全池潑灑的方法施肥。此外,要適當追施化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5-2.5公斤,過磷酸鈣3-5公斤,每5-7天施1次,為防止水質惡化,最好每施一次肥,就加注新水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三是定期消毒,每半月每畝用生石灰10-15公斤和濃度為1毫升/公斤的漂白粉溶液,交替全池潑灑1次。
調整魚種規格 不同規格的魚種分池飼養,合理搭配不同品種的魚種,以培育草魚為主的池塘,可搭配30%的鰱、鳙魚種;以培育鰱、鳙魚種為主的,應搭配30%的草魚種,鰱、鳙魚的比例為5∶1,若鳙魚規格小,比例還應減少。放養密度應依據魚池面積、水深、魚種規格大小及餌料供應條件而定,一般水深1.5米的池塘,每畝放15厘米以上魚種2500-3000尾,15厘米以下魚種3000-4000尾。
保證營養充足 主養草魚種,搭配鰱鳙魚種的池塘,一般每天每萬尾投喂青草80公斤,豆餅、玉米面、糠麩等精料2公斤。先投青料,以魚吃八成飽為宜。主養鰱鳙魚種的池塘,主要看水施肥。初秋追施肥以化肥為主,一般每畝每次施碳酸氫銨7.5公斤若氯化銨5公斤,配施過磷酸鈣2.5公斤,3-4天施肥一次。晚秋以追施有機類肥為宜,7-10天追施一次,每次每畝施100-150公斤。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既肥又活。水溫10℃左右時,仍應投喂少量餌料。
加強水質調節 初秋應加強換水,一般7天換1次水。天氣變涼,可10天左右換水一次。鰱、鳙魚種池水透明度應保持在20-25厘米,草、魴鯉魚種池水透明度宜在20-30厘米。
抓好魚病防治 秋季易發各種魚病,須定時用消毒藥物消毒水體,常用藥物有漂白粉和生石灰。此外,每月投兩次藥餌,預防魚種出現爛鰓病、出血病、腸胃病,將搗碎的大蒜和韭菜按100公斤魚種0.5公斤的比例,拌料連續喂5天。
南方漁網編輯:李容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