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培育池及放養密度
使用容積為25m3~100m3的方形或園形水泥池,池內設置上水、充氣及加溫管閥,排水口位于池中央通于池外排水溝。培育池使用前用高錳酸鉀或次氯酸鈉消毒、日光曝曬。放養密度以初孵仔魚油1萬尾/m3~2萬尾/m3為基準布池。
2、培育用水及常規水質指標
仔稚魚培育期間使用沙濾海水,前期培育時,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使用紫外線消毒海水。培育期間每日兩次檢測池內水質情況,常規水質指標控制如下:水溫18~20℃,溶解氧(D、0)4mg/l以上,總氨氮(NH4-N)1.0mg/l以下。
3、遮光
培育期間在培育池上方設置可調或遮光幕,控制光照強度在2000lx以內。育苗期間自投喂輪蟲之日起,在培育水中添加小球藻,以保持池內殘留輪蟲的活力,防止饑餓和營養的下降,并維持良好的飼育環境。池內小球藻維持在50萬cell/ml~100萬cell/ml為宜。
4、餌料系列及營養強化
真鯛仔稚魚的餌料系列可簡化為:輪蟲椔背嫖藿謨滋澹ㄍ紛憷嗟齲魚蝦肉糜。
(1)輪蟲
仔魚開口時(孵化后第3天)開始投喂輪蟲,按飼育水中3個/ml~5個/ml投喂。仔魚全長7mm~8mm時,攝食量很大,培育池內餌料密度難以維持,可增加投喂次數。輪蟲喂至仔魚全長為12mm左右為止。
(2)鹵蟲無節幼體的投喂
仔魚全長6.5mm左右時開始投喂鹵蟲無節幼體,每日兩次。投喂量按飼育水中0.5個/ml~1個/ml投喂,以后隨魚苗的生長而漸增加投喂量。在仔魚大量攝食鹵蟲時,應增加投喂頭足類、魚卵、初孵仔魚及配合飼料等。
(3)魚蝦肉糜的投喂
仔魚全長8mm~9mm時,開始投喂糠蝦肉糜,顆粒要小,少量多次投喂,根據魚的攝食情況逐漸增加魚肉糜的投喂量。投喂魚蝦肉糜時要注意水質變化,防止缺氧。另外,投喂肉糜時需添加多種維生素。在餌料轉換時,要根據魚苗對新餌料的適應程度,調整各種餌料的投喂時間和投喂量,防止個體差別加劇和忽然斷餌造成死亡。
(4)生物餌料的營養強化
真鯛仔稚魚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餌料的營養價值要求較高,而輪蟲、鹵蟲無節幼體內所含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HUFA)較低,特別是EPA和DHA的含量不足,常造成育苗成活率低,畸形率高。因此加強餌料的營養強化是苗種生活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輪蟲的營養強化方法:輪蟲按3億個/m3~10億個/m3的密度投入2000萬細胞/ml的小球藻中,加入乳化烏賊肝油,培養12小時后使用。鹵蟲無節幼體則置于加入乳化魚油的新鮮海水中培養12小時以上使用。如果營養強化時再加入脂溶性維生素和卵磷脂效果更佳。
(5)充氣量及開鰾期的管理
真鯛是有鰾魚類,開鰾期對充氣量的要求與通常不同。育苗期間氣石的布置為1個/1.5~2.0m2,開鰾期采取微弱沖氣(50ml/min),充氣量過大會阻礙仔魚上浮開鰾或誤吞水中氣泡或雜物造成假開鰾或氣泡病。開鰾期仔魚長為3.5~5.5mm,仔魚完成開鰾行為必須自身具備充分的活力,這就要求初期餌料的營養價值高,否則開鰾率低會造成大量死亡或形成畸形魚。仔魚完成開鰾后應逐漸加大充氣量。提高仔魚開鰾率的幾個措施:一、適當的充氣量(50ml/min);二、保持水面清潔;三、投喂營養價值高的初期餌料;四、選擇活力強的初孵仔魚。
(6)其他管理措施
1)換水:培育初始水量為總容積的3/4~4/5,前5天逐漸加水至滿池,5日齡開始微流水方式換水,換水率20%;以后隨魚苗的生長逐漸加大換水量,10日齡時換水量為50%;20日齡時100%;25日齡開始投喂魚蝦肉糜時,換水率增加至200%,以后隨魚的攝食肉糜量的增加,換水率增加至500%。
2)環流培育:仔魚全長6.5mm左右時已具備一定的游泳能力,此時可在培育池內設置環流板,開始環流,環流速度隨魚苗的生長逐漸增大。環流的形成可促進魚苗的生長和發育及新陳代謝。
3)清底:約12日齡后培育池底部的糞便、殘餌、死魚等積累增多,應及時清底。清底一般2~3天一次,后期1~2天1次。
4)弱小苗的分離:在高密度培育情況下,因各種原因極易出現個體大小的差異。在全長10~15mm時,魚苗開始進入稚魚期,在生態食性等方面產生變化,生長良好的大型個體極易攻擊生長慢的小個體,造成體表、鰭、眼等部位受傷致使細菌感染而發病,從防病的角度出發隨時將被攻擊的小個體去除。此時大中個體苗多在水的中下層,小個體苗則在表層活動,可利用這一特點將小個體苗移至其他小容器中培育。
5)計數:從初孵仔魚至全長8mm以前(20-23日齡前),利用夜間仔魚分布均勻時,用柱狀取樣器在池內均勻多點取樣計數,并推算出全池數。全長8mm以后,魚苗游泳能力增強,逃避迅速,上述計數法難以把握,誤差過大。此時可利用吸底計數死魚的方法推算池內魚苗數量。出池時可用小圍網將魚苗網住逐漸撈出于70L左右的容器內,精確計數,然后以標準樣為準且測其他各樣,直至計出全池數量。
6)出池:在水溫18-20℃的條件下,約經50天左右培育全長可達25mm~30mm,此時為最佳出池規格。此時應及時出池,轉入中間培育。出池方法可先降低培育池水位至50cm,用小圍網圍住魚苗,再用質地柔軟的小撈網和燒杯逐步將魚苗撈出并計數。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