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淡水白鯧學名短蓋巨脂鯉,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是一種食用兼觀賞的魚類。
一、生物學特性
淡水白鯧體側扁,頭小,體型似海水鯧魚。魚體呈銀灰色,其胸、腹、臂鰭呈桔紅色。淡水白鯧屬熱帶魚類,耐低溫的能力很差。其生存水溫10℃2~42℃,最適水溫28℃-35℃,20℃以下生長緩慢,12℃以下身體失去平衡(側躺水中)。
其耐低氧的能力很強,一般在高產池塘中也很少見到其浮頭。有人曾做過試驗,將淡水白鯧與草、鰱、鳙、鯉、羅非魚等魚類混養在同一池塘中,在草、鰱、鳙魚嚴重浮頭,羅非魚也全部浮頭的情況下,淡水白鯧并不浮頭,大都游向池塘周圍(也表現缺氧)。在溶氧4-6mg/L的水中生長最好。
淡水白鯧的生長速度很快,在原產地最大個體可達1m、體重20kg。淡水白鯧為雜食性魚類,幼魚階段其食性與鯉魚差不多,體長在6em以上時便可攝食人工飼料。淡水白鯧喜食水果、蔬菜等鮮綠植物,最好將人工顆粒飼料與水果、青草、蔬菜等搭配投喂。白鯧魚一般3齡性成熟,成熟個體體重在2.5kg以上,產卵繁殖水溫在25℃~28℃。
二、魚苗培育
淡水白鯧的魚苗培育方法與家魚相同。魚苗放養,在嚴格消毒魚池,10d左右藥物毒性消失后施肥(糞肥1,000kg/畝),放水0.6-0.8m,以培育下等餌料。當水培育好后(約1周左右)放魚。一般畝放魚苗5-10萬尾,前3d投喂搗碎的蛋黃,3d后可投喂粉末狀顆粒飼料,也可將顆粒飼料用水浸透成糊狀投喂。一般飼料蛋白含量在30%12上,飼養20-30d,當小魚長到3—5cm后便可放人成魚池。
三、成魚養殖
1、單養。要求池塘面積3~10畝,水深2—3m。水質條件為pH值6-7,溶解氧4mg/L以上。水溫穩定在20℃以上時放養魚種。水溫25℃-32℃時為生長旺季。
魚種放養前要嚴格消毒,待殘毒消失后,放1m左右水,畝施肥1,000kg培育好水質,然后放養魚種。魚種放養量要根據池塘條件、管理水平和要求的產量而定。淡水白鯧的飼養管理和家魚基本相同。因白鯧魚貪食且需抓住適溫季節在短期內強化養成,故投喂是最關鍵的管理措施。要求飼料中粗蛋白的含量在25%-30%,加工成顆粒飼料投喂,日投餌2-4次,日投餌量為魚體總重的5%—10%。投餌要堅持四定。淡水白鯧能耐低氧,但欲使其快速生長,仍需安裝增氧機。平時晴天中午開面2h左右,陰天魚類浮頭時需隨時開增氧機。
2、混養。在魚池中混養淡水白鯧,不單獨占用池塘,可較大幅度地增加單產和經濟效益。方法是在家魚塘中,每畝額外增放30-50尾白鯧魚種,年增產30-50kg單產,淡水白鯧不需要額外增加管理措施。
四、防病
淡水白鯧在適溫情況下病害很少,只要堅持魚苗人塘前消毒,拉網、運輸小心盡量減少碰傷,養殖季節管理好水質,常注換新水,每隔半個月漂白粉消毒。其治療方法同家魚,但要切記,淡水白鯧對敵百蟲等有機磷農藥十分敏感,甚至連打完敵百蟲藥的豐在白鯧池中洗一洗都會引起死魚,切不可放用此類藥物。
五、淡水白鯧的捕撈
淡水白鯧屬于上層魚類,十分便于捕撈,一般第一網的起捕率在90%以上,應在水溫13℃以前捕撈,否則易被凍傷。如轉移至溫室越冬,需在20℃以上時進行。
南方漁網編輯:李容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