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肉眼檢查,是目前生產上用于診斷魚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重點檢查體表、鰓、內臟三部分,方法如下: 一、 體表: 將病魚置于盤中依次從頭部、嘴、眼、鰓蓋、鱗片、鰭等順序仔細觀察。 (一) 檢查有無大型病原體。如水霉、嗜子宮線蟲、錨頭蚤、魚虱、鉤介幼蟲等。 (二) 根據癥狀辨別原因。如車輪蟲、魚波豆蟲、斜管蟲、三代蟲等寄生,一般會魚體分泌大量黏液,有時微帶污泥,或是頭、嘴及鰭條末端腐爛,但鰭條基部一般無充血現象。 雙穴吸蟲病,則表現出眼睛混濁,有白內障。細菌性赤皮病,則鱗片脫落、皮膚充血。癤瘡病則在并變部位發炎、膿腫。白皮病的病變部位發白,黏液減少,用手摸時有粗糙的感覺。腐皮病的病變部位產生侵蝕性的腐爛等癥狀。發現病魚肌肉、鰓蓋和鰭基充血發紅,可初步診斷為病毒性出血病或爆發性魚病,病魚尾巴極度上翹、顱腦發黃,在水中狂游打圈,則為瘋狂病。但有些病狀,包括體表、鰓、內臟等的癥狀,在幾種不同的魚病中基本是一樣的,如鰭基充血和蛀鰭的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及一些其他細菌性魚病;又如在大倆昂車輪蟲、魚波豆蟲、斜管蟲、小瓜蟲、三代蟲等寄生時,都會在體表、鰓部有較多的黏液,所以應把觀察到的病狀,聯系起來家以分析。 二、 鰓 鰓部檢查,重點是鰓絲。 (一) 首先要注意鰓絲是否張開。(二)將鰓蓋剪去,觀察鰓絲的顏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較多,鰓絲末端是否有腫大發白和腐爛現象。如:患細菌性爛鰓病,則鰓絲末端腐爛,粘液較多。鰓霉病則鰓片的顏色較正常魚的鰓片白,略帶血紅色小點,如患魚波豆蟲病‘鰓隱鞭蟲病‘車輪蟲病’斜管蟲病‘指環蟲病等寄生蟲性疾病,則鰓絲上有較多粘液。如患中華蚤病’指環蟲以及粘孢子蟲等寄生蟲性疾病,則常表現鰓絲腫大,鰓蓋張開等癥狀。 又如:亞硝酸中毒,鰓絲顏色變為紫紅色等。 (二) 內臟 將一邊腹壁剪去,從肛門部位向左上方沿側線剪去鰓蓋后緣,向下剪至胸鰭基部,除去整片側肌。 (一) 觀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見的寄生蟲。 (二) 仔細觀察各內臟的外表,看是否正常。 肝胰臟正常顏色為粉紅色,外表光滑。 腸正常時,因其中有食物糞便存在,呈暗褐色,邊緣粉紅色,鰾白色。 (三) 將內臟取出,分離,觀察其內部癥狀。 1.剪斷靠近咽和肛門部位的腸,取出內臟。 2.假案昂昂內臟逐個分離,觀察質地,內部的癥狀,顏色。 3.分離腸道,將腸道分為前,中,后三段,輕輕將腸道中的食物,糞便去掉,然后觀察。 (1) 觀察是否充血或肉眼可見的寄生蟲。如:腸炎病,會表現腸壁充血,發炎,潰瘍。吸蟲,滌蟲,線蟲等肉眼容易看得見。 (2) 觀察腸壁是否有小寄生蟲及腸壁的質地等。如:艾美蟲病和粘孢子蟲病在腸壁上一般有成片或稀散的白點。飼料營養缺乏等原因可產生腸壁變薄,質地脆的癥狀。 4.其他內臟器官,如在外表上未發現癥狀,可不再檢查。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