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長時期高溫、無雨的天氣會造成養魚水體的生態環境發生大范圍的變化!會對魚的生存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魚類屬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化,水溫直接影響魚的生存和生長。魚類根據其適溫范圍的高低分為熱帶性魚類、溫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根據適應范圍的大小又分為廣溫性魚類和狹溫性魚類。我國以養殖溫水性魚類居絕大多數,當然廈門養熱帶性魚類(如羅非魚、淡水白鯧等)要多一些。
鯉、草、鰱、鳙、鯽魚等生長的適溫范圍在15~32℃,最適生長水溫為20~28℃。高于或低于適宜溫度都會影響魚類的生長和生存。羅非魚的最適水溫為28~32℃、淡水白鯧最適水溫為28~30℃。水溫高于最適水溫上限,食欲會降低或不攝食。水源少或沒水源的魚塘水位會急劇下降,滲漏的魚塘水位下降就更厲害。有的養魚水體還承擔供水任務(如灌溉農田等),水位下降也很厲害。使魚的生活空間大量縮小。
由于高溫,強烈的蒸發,使養魚水體化學因子相對濃度快速增加,其中一些有害的化學因子更是活躍。有的甚至直接毒害養殖魚類。
水的透明度下降。
缺氧,特別是晚上或凌晨。缺氧直接導致魚浮頭、泛塘。在缺氧的情況下:a、氨態氮就會積累,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使魚中毒,減少攝食,生長緩慢,高濃度時會造成魚類死亡。b、亞硝酸鹽是氨經細菌作用發生氧化反應生成的,亞硝酸鹽的存在對魚有直接的毒性。水體中有機物含量過高的池塘很容易引起亞硝酸鹽含量的升高。c、含硫有機物經厭氧細菌分解而形成的,或是在富含硫酸鹽的水中,在硫酸鹽細菌的作用下,使硫酸鹽變成硫化物,然后生成硫化氫。硫化氫出現往往會死魚。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導致養魚水體中魚類攝食、生長不好,浮頭、泛塘,疾病頻發等。
在此種情況下,有相當部分的養殖戶少投或不投飼料。有種說法更邪,近段時間投喂飼料魚就死,停用飼料魚就好了,好象飼料就是劇毒藥品!其實最本質的原因是魚在惡劣的生態環境中爆發的急性病。
通過哪些技術措施可以緩解或消除由于長時期高溫、無雨的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呢?
徹底換水,經常加注新水。用地下水加注降溫。如地下水較少,在投餌臺周圍局部降溫亦可。有條件的在投餌臺前魚攝食的區域局部搭設遮陽網也可起局部降溫的作用。
減少投餌次數和投餌量。每天最后一次投餌不要太晚。
全池投放水質凈化物質。延長晴天中午開增氧機時間。注意魚病的檢查、預防和治療。
加強早晚巡塘,遇有情況及時處理。
南方漁網編輯:胡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