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草魚出血病是一種病毒性疾病,其病原是呼腸孤病毒,主要危害魚種。防治技術的關鍵是預防和控制病毒的傳播,必須做好免疫接種和水質調控。
病害診斷:病魚的口腔、上下頜、頭頂部、眼眶周圍、鰓蓋、鰓及鰭條基部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眼球突出。剝除魚的皮膚,可見肌肉點狀或塊狀充血、出血;嚴重時全身肌肉呈鮮紅色、鰓呈現“白鰓”。腸壁充血、鮮亮、具韌性,腸內無食物,腸系膜周圍無脂肪。鰾、膽囊、肝、脾、腎也有出血點或血絲,個別病魚的鰾和膽囊呈紫紅色。由于病魚大量出血而導致嚴重貧血,血紅蛋白、白細胞數量減少,血液顏色變淡,血量減少。
流行與危害:草魚出血病是在草魚魚種培育階段一種廣泛流行、危害性大的病害。當養殖水質惡化,水中溶氧量降低,水體中總氮和有機耗氧量增高時,魚體抵抗力下降,病毒乘虛而入。主要危害對象是25~35厘米大小的草魚魚種,水溫在20℃~33℃時易發生、流行。
防治方法:a.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并用200PPM生石灰或20PPM漂白粉進行池塘消毒,消除病原。b.魚種下塘前,用聚乙烯氮戊環酮碘劑60PPM濃度藥浴25分鐘。c.人工免疫疫苗接種。主要是接種按國家標準(藥典)生產的草魚出血病疫苗。疫苗的接種方法:浸浴和注射法。對于當年繁殖孵化的苗(烏仔頭苗)可用浸泡法,一齡魚種多采用注射法,少數地方也有采用浸泡,但對于一齡魚種疫苗采用注射的方法效果優于浸泡的方法。對接種后疫苗的安全和效力(保護率)應進行驗證。
適用范圍:全國各草魚養殖地區。
注意事項:制備組織滅活疫苗后,一定要進行安全和效力試驗,只有確定安全的疫苗才能使用。
南方漁網編輯:陳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