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口服法
口服法給藥用藥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環境,對不患病魚、蝦類不產生應激反應等。
口服法給藥常用于增加魚體營養、魚病后恢復及體內病原生物感染,特別是細菌性腸炎病和寄生腸蟲病。但此給藥法治療效果會受養殖魚類的病情輕重和攝食能力的影響,對病重者和失去攝食能力的個體無效,對濾食性和攝食活性生物餌料的種類也有一定的難度。
另外,還有一種強制性的口服方法—口灌法,此法可保證藥物被魚比較充分攝入,用藥量準確,是一種常用的有效治療方法。但此法操作比較麻煩,用藥過程易造成魚體損害,是一種只能作為最后采取的治療措施(在病魚不攝食時使用)或試驗研究使用。
二、藥浴法
此法按照藥浴水體的大小可分為遍灑法和浸洗法;根據藥液浸泡的濃度和時間的不同,可以分為瞬間浸泡法、短時間浸泡法、長時間浸泡法、流水浸泡法。
遍灑法是疾病防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但此方法操作簡便,用藥量大,療效一般較差。相比之下,浸洗法則用藥量少,操作簡便,可人為控制,對體表和鰓上病原生物的控制效果好,對養殖水體的其他生物無影響,是目前工廠化養殖經常應用的一種藥浴方法。人工繁殖生產中從外地購買的或自然水體中捕撈的親魚、親蝦、親貝等及其受精卵,常采用此法進行消毒。
三、注射法
在魚病防治中,常用的注射法有兩種: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法。注射法用藥量準確,吸收快,療效高(藥物注射)、預防(疫苗、菌苗注射)效果好等,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操作麻煩,容易損傷魚體。適合對象主要是那些數量少而又珍貴的種類,或是用于繁殖后代的親本。治療細菌性疾病用抗生素類藥物,預防病毒病或細菌感染用疫苗、菌苗等常采用此法給藥。
四、涂抹法
此法具有用藥少,安全、副作用小等優點,但適用范圍小。主要用于少量魚、蛙、鱉等養殖動物,以及因操作、長途運輸后身體受損傷或親魚等體表病灶的處理。此法主要適用于皮膚潰瘍病及其他局部感染或外傷治療。
五、懸掛法
此法多在流行病季節來到之前的預防或病情輕時采用,具有用藥量少、成本低、方法簡便和毒副作用小等優點。但此法殺滅病原體不徹底,只有當魚、蝦游到掛袋食場吃食及活動時,才有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目前常用的懸掛藥物有含氯消毒劑、硫酸銅、敵百蟲等。
南方漁網編輯:胡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