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由于魚類的代謝跟水溫是息息相關的,他們的生長旺期主要在夏、秋兩季,到了冬季由于池塘普遍水溫較低,魚類活動減少,魚類攝食較少,新陳代謝非常緩慢,生長速度也隨之緩慢,加上自然消耗,魚體反而會減輕;加之魚塘的承包期往往以年為期,因此這個時候大部分成魚都要趕在在越冬前上市銷售,留下來越冬的魚類主要是魚苗或者親魚。養殖魚類的越冬問題是養魚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保證魚種和親魚的安全越冬是養魚副業的關鍵問題,所以要確定正確的養魚安全越冬方法和措施,魚類越冬的安全措施,隨各地具體條件以及當地歷年越冬經驗和發生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有效越冬措施.現將各地在魚類安全越冬方面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措施,綜合歸納以下幾方面:
一、 越冬前的準備
1、清塘消毒 魚苗越冬的準備工作應在每年10月份前后進行,越冬地大小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選擇,盡量選取座北向陽,排灌方便,面積1畝以上,水深保持80厘米以上。親魚塘要大些,一般5畝以上,水深1.5米。準備放養越冬苗的池塘,在魚投放前應先清塘消毒,最好放干水,暴曬一星期,處理好超過15厘米厚的淤泥(用抽泥機或流動水沖洗或肩挑排出塘外)。越冬池的清塘消毒也和其它季節魚苗投放前一樣,可用生石灰、茶麩或強氯精(漂白粉)潑灑。主要是殺滅病毒細菌、雜魚和其它天敵。 注意:茶麩應該先搗碎、浸泡2-3天,然后用開水沖泡,再充分拌攪,連渣帶汁全池潑灑。生石灰、強氯精(漂白粉)兌水后全池潑灑。
2、魚種的準備 越冬魚苗的放養品種應因地制宜,適應自身的池塘條件和市場需要。若池塘水溫能保持12℃以上,水深保持1.5米以上,可適當考慮放些野鯪、土鯪、羅非魚等暖水性魚類。如果往年放養鯪魚都不能安全越冬,那么暖水性魚類就不必考慮了。一般情況下,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2米以上。
二、增強越冬魚類的體質,提高其越冬能力
1、提高肥滿度,在越冬前精養細喂,增加脂肪積累, 越冬前一個月的飼養是安全越冬的關健時期,叫做“育肥期”,搞好“育肥期”的飼養,魚類安全越冬就有一定的把握,因此,在越冬前應一直喂到魚停食為止。
2、選擇和培育耐寒的優良品種:高寒地區要有計劃的選擇和培育能適應寒冷環境條件的越冬能力比較強的品種。
3、嚴格遵守檢疫和消毒措施。保證越冬魚類體健無傷,越冬前要加強植疫工作,對不符合越冬要求的魚均應另行處理,規格小,體質弱的魚種,不應放入流水或敵害較多的越年水域,入越冬池時,都要進行藥物效毒,以防在越冬期魚病蔓延成災。
4、出池、入池及運輸時,要細心操作,盡力避免損傷。
三、改善魚類越冬的環境條件,提高越冬成活率。
1.慎重選擇越冬水域: 底質淤泥要少,保水力強易捕撈,有水潭,水深1.5米以上,水質適合越冬條件。
2、改善和創造良好的越冬環境條件對止水越冬池冰面上的積雪一定要隨時進行清掃,維持明冰,對生物增氧起積極作用。
四、合理安排魚類安全越冬
決定越冬單位水體的放魚量,主要依據水溫、冰封期的長短、水中溶氧量;魚的種類和個體大。辉蕉行娲笮∫约肮芾泶胧┑,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越冬池的滲水情況,其他耗氧因子以及所能采取的補水、補氧條件等具體因素的影響:
1、流水越冬池有效越冬水潭1米以上,密度為0.5—1.0kg/立方米。
2、有補水條件的止水越冬池,有效越冬水深l米,可越冬0.5kg/立方米。
3、無補水條件的止水越冬池,在缺氧時可有效采取補氧措施,有效越冬水深l米,可越冬200—300g/立方米。
4、溫室越冬,一般密度為3~5kg/立方米。各地在安排越冬密度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凡有條件的地方,親魚、魚種以及不同的魚類,最好是分別進行越冬,以便分別采取不同越冬措施 ,關于越冬放養的時間,也根據當地具體情況而定。
五、加強魚類越冬期間的管理工作
越冬是養魚在冬季的中心工作,必須認真加強越冬期間的管理工作,專人負責,建立崗位責任制;
1、在整個魚類越冬期間,必須以水為基礎,以氧為前提,加強專人管理,特別重要的是,要經常對越冬池的水質進行監測,隨時掌握水量及溶氧變化,正常時水是澄靖無色或淡黃色,無味,當水的顏色逐漸變成青色或黑褐色時,水質混濁并有腥臭氣味,就是水質變壞的征兆,應及時采取有效的補水,補氧措施。
2.要經常測定水深和冰厚,特別是止水越冬池,發現水位下降嚴重時,就應及時補注新水。
3、在越冬的初期或末期可因地制宜的進行投喂。
4、對于越冬池的堤壩、攔魚箔、注排水口和閘門等處,要每日檢查,發現有損壞或漏水處.要及時處理.在整個越冬期要盡量保持流量穩定,不是因缺氧或治病的需要.一般不要隨便改變水流量,大幅度的流量變化對魚的越冬是不利的。
5、越冬場冰面要禁止車、馬、行人經常走動,在越冬場附近不宜放炮,以免震死魚類。
6、防止一切污水流入越冬池。
六、病害的防治 :越冬魚苗和種魚大多數在入冬初期易患細菌性爛鰓病,開春前患寄生蟲引起的魚病,水溫15℃-25℃時患小瓜蟲病或擦傷魚體后患的水霉病等。
1、預防措施:①小心操作,盡量減少魚體受傷。②魚苗過數、轉塘時用0.5 -0.6 的食鹽水浸洗魚苗10-15 分鐘或每立方水用0.1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5-10分鐘,然后再放入池塘。③每隔20-30 天,用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用量為15-20 公斤/畝/米,兌水全池潑灑。④用茶麩(整塊、不宜打碎)7-8公斤/畝/米,置于池塘四角和中間,讓其慢慢溶解,起消毒和調節水質的作用。 2、治療方法:①細菌性爛鰓病。癥狀:病魚體色變黑,離群獨游,打開鰓蓋,鰓絲上有許多粘液,有些腐爛成“開天窗”狀,這是典型的細菌性爛鰓病。此時,池塘水體可用生石灰消毒(25公斤/畝/米),第二天用半斤敵百蟲(晶體)加2兩粗鹽溶水全池潑灑(為每畝均深1米的用量),同時用復方魚藥投喂連續3-6天。②小瓜蟲病。流行于水溫15℃-25℃時,病狀:病魚游泳遲鈍,浮于水面,有時集群繞池,檢查病魚魚體,鰭條、鰓部有許多小白點。此時,每畝水面均深1米可用半斤干辣椒和2兩干姜片,用4斤清水煮沸后熬半小時,然后連渣帶汁全池潑灑,連續2天,每天一次,可達到預期的效果。③寄生蟲引起的其它魚病。主要是越冬后期、春初,魚苗個體較大,水質不良引起的,如車輪蟲、隱鞭蟲,鈄管蟲等疾病,屆時可用苦楝子枝葉漚水,每畝水面深均1米可用40公斤左右扎成把,堆漚在進水口附近,可達到預防的目的,也可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0.5PPM和0.2PPM溶水后全池潑灑。④水霉病或鰓霉病。主要是機械損傷或凍傷引起的,病魚消瘦行動遲緩,魚體上有一團棉絮狀物質,如不治療會慢慢衰竭死亡。此時可用萬分之四的小蘇打和萬分之四的食鹽混合溶水后全池潑灑或0.1PPM高猛酸鉀溶液全池潑灑,連續2次,每天一次即可。
七、縮短越冬時間
魚類越冬成活率與越冬的時間長短也有直接關系,應盡可能縮短越冬期,晚入池、早出池,凡不能及時出越冬池的要注意提早投喂。
南方漁網編輯:陳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