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六月上中旬,我省部分地區連降特大暴雨,尤其在江門、陽江、茂名、湛江以及云浮、清遠、梅州、河源等8個市18個縣,損失很大。據不完全統計,共有4860公頃魚蝦池,塘基沖垮,魚蝦全部沖走,還有一部分水面,洪水過基,魚蝦逃走。預計共損失水產品約2萬多噸,減收1·8億多元。目前已入夏季,天氣熱水溫高,魚蝦食欲旺盛,快長易大,各地務必盡快做好修池復產工作,投足苗種,加強管理,把早造損失補回來,奪取全年魚蝦增產增收。 一、恢復養殖環境 首先,對受災的池塘,進行干塘,留有的部分魚蝦也進行過數、并塘,池塘需曝曬幾天,使塘底龜裂,再用推土機把塘泥推上基面,加高加固,填實壓平,同時修好進排水閘門、涵道。然后注水入池,使水深達到1米左右,每畝再用120公斤生石灰(成塊為好)或12公斤漂白粉化水潑入池內,進行徹底清毒,消滅一切病菌敵害。毒塘三天后,每畝施放尿素3公斤和磷肥1公斤,培養基礎餌料生物,使水色呈淡綠色。如用人畜糞肥則一定要先用漂白粉消毒、發酵后施用,以杜絕病菌、寄生蟲等有害生物的傳播。 二、放養大規格優質苗種 南美白對蝦快長易大,抗病力較強,一般養殖75—80天即可上市,今年還可養殖兩造,畝產500公斤是有把握的,因此是受災地區復產的首選品種。購苗時先向蝦苗場了解親蝦來源,最好是美國夏威夷進口的第一代親本,其孵化出的蝦苗體質健壯,不易帶菌帶毒;如選用去年養殖的第二代親本所孵蝦苗,則親蝦要求選體大健壯,懷卵量較多,游動活潑,無傷殘不帶病菌。蝦苗必須經過淡化處理,放養規格應在1·2厘米/尾左右,最好放養經當地檢測中心檢驗證明不帶病毒的蝦苗,每畝可放養3—4萬尾,再配套機械增氧和優質飼料,則爭取養蝦高產優質高效有吮Vぁ?br 淡水魚種放養規格越大越好,但成本高也不易買到,因此還是選購12朝以上(即9厘米)粗苗為好,實行鳙、鰱、鯇、鯉、鯽、羅非魚、生魚、塘虱等多品種密養混養,每畝2米水深可放養2500—3000尾,為全年畝產800 —1000公斤打下基礎。 三、加強科學飼養管理 蝦苗入池一個月內,以攝食池內浮游生物為主,應定期投放化肥,保持水體肥度。另外,也要酌情投些魚漿(經過消毒)、蛋黃。蝦苗體長4厘米后,食性開始轉化為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尾長5—7厘米,每天投飼率為7%—10%,尾長7—12厘米每天投飼率為5%—7%。投飼要做到早晚多投,白天少投;蝦池四周多投,中間少投,蝦多的地帶多投。同時做4只四方形小繒網,放些飼料,設在蝦池四角,定期起網觀察對蝦生長攝食和健康情況,適當調整投飼量,以保證對蝦吃飽吃好。 淡水魚飼料應實行青、精、肥結合。鯇魚吃草長大,排泄的糞便又能培養大量浮游生物,為鳙、鰱等提供飼料;塘底殘渣糞便,也是鯉、鯽、鯪、羅非魚等雜食性魚類的好飼料,因此投好鯇魚飼料又帶養了其他魚類,這是實行科學養魚,節約成本,提高效益的關鍵。為此,每百公斤鯇魚每天投喂50—70公斤嫩草,1—3公斤玉米、豆餅、麥粉、顆粒飼料等精料,每天分上下午兩次投放在固定食臺上,做到“四定”。另外,視塘水肥瘦,適當地施些人畜肥,定期施用生石灰、漂白粉進行水體消毒,防止魚病發生。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