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種“租魚”業務正在廈門浮現。昨天,記者從福建水族批發市場證實,目前,市場正在嘗試“租魚”業務,養魚愛好者可以通過支付一定的租金,租賃魚缸或者各種魚類,用于家庭或者其它公開場合的觀賞。
廈門水族協會會長高志光稱,目前我國只有臺灣在開展這種“租魚”業務,福建水族批發市場在大陸屬于首吃螃蟹式的嘗試,因此,市場前景如何,目前尚難預料。
水族市場試水“租魚”
昨日,福建水族批發市場副總經理林君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證實,這一“租魚”業務是受一份臺灣“魚只交換服務辦法”資料啟發而推出的,希望能抓住春節期間來廈門過年的短期養魚愛好者。
所謂的“租魚”業務就是像“租車”一樣,養魚愛好者通過向福建水族批發市場支付一定比例的租金,租回魚缸或者各種魚類,用于家庭或者其它公開場合的觀賞。
據了解,在福建水族批發市場的“租魚”業務中,可一并租賃魚缸與觀賞魚,也可以分開租賃,租賃魚缸的周期被限定為2個月,觀賞魚的周期則被定為半年,在半年內,租賃者還可以有兩次換魚的機會。魚缸的每月租金按魚缸本身價值的20%收取,觀賞魚每月租金則按魚身價的15%收取。
不過,“租魚”期間弄壞魚缸弄死魚兒可是要負責任的。林君萍稱,損壞了魚缸,按責任輕重承擔維修費用;養死了觀賞魚,則按零售價賠償,但“租魚”期間如果沒有換過魚,租期滿后,魚兒可以歸租賃者所有。
“病魚”風險誰來承擔
“租魚”業務一出,廈門水族業一片嘩然。
據廈門水族協會統計,目前,廈門水族市場活躍著大大小小50多家水族經營者,家家都賺得不錯。協會會長高志光透露,廈門人均養魚消費2元/月,每個月的水族市場容量超過200萬元。“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愛魚’水平都高。”
就是這樣如日中天的廈門水族市場環境,讓號稱全省最大的福建水族批發市場想到了“租魚”業務。
不過,記者采訪同行后發現,多數水族經營者并不看好這一“另類”業務。多數同行認為,在臺灣吃得開的“租魚”業務,在大陸未必就服得了水土,廈門養魚愛好者更偏愛于自己“買養”,“租魚”只會對短期在廈住戶產生吸引力,而短期在廈住戶本就不多,這些短期住戶中又有多少會對養魚產生興趣?
高志光對“租魚”業務前景也是持“小馬過河”心態。“租魚”業務對于經營者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病魚”難以控制,魚在租養者家中看起來好好的,收回后卻很快病死了,這樣的情況下責任卻不關租賃者的事。因此,高稱,福建水族批發市場在大陸屬于首吃螃蟹式的嘗試,在臺灣是沒有租賃魚缸這一項業務的,在“病魚”風險的控制上也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借鑒,市場前景如何,目前尚難預料。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