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由于養殖魚類在北方地區的生長期相對較短,魚種越冬期較長,越冬成活率不高,而南苗北調又存在著一些不足,所以,北方高寒地區優質魚種的培育是制約黑龍江省甘南地區漁業發展的瓶徑。2002年,我們以魚種池為生產條件,進行丁大面積魚種增產技術的實踐,取得了成功,現將主要技術總結如下:
一、生產條件
1.池塘條件。池塘共計5口,面積分別為20畝。池塘土質為黑質壤土,池底淤泥在10cm--20cm,且池塘保水條件較好。池塘向陽避風,東西走向,呈長方形,最大水位達1.8m。
2.水源。水源為上游水庫地表積水,水源充足,無污染,水質清新,pH值在6.7--7.1之間,水體各項理化指標均適于魚種養殖。
二、放養前的準備
1.清塘。5月10日將池底積水排出,曬池3天后,用生石灰殺菌清塘,用量為50kg/畝。
2.注水。5月15日開始注水,2天后池水水深達60cm左右,準備3.魚種的放養。放養密度為5100尾/畝。吃食魚類以鯉魚為主投放夏花魚苗。
,于5月25日入池,放養量為28萬尾,占總放養量的54.9%;草魚和花白鰱5月28日入池,草魚放養量為5萬尾,占總放養量的9.8%,花白鰱放養量為18萬尾(其中花鰱5萬尾,白鰱13萬尾),占總放養量的35.3%。
三、飼養管理
1.投喂。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自配自用,原料以豆粕為主,玉米粉、麩子為輔,另加魚粉和多維素,主要成份中粗蛋白保持在35%--40%,粗脂肪5%--8%。投喂量按月份分配如下6月占總投喂量的17%,7月占總投量的33%,8月占總投喂量的35%,9月占總投喂量的15%。同時根據天氣及魚的生長情況等,按照“四定”原則進行調整。
2.施肥。池塘注水前,施基肥500kg/畝,主要是發酵好的雞糞、牛糞和馬糞等;飼養期間以追施有機肥為主,并施以少量的無機肥來調節水質,施肥數量視水質而定。
3.飼養管理。堅持一天巡塘三次,通過“看季節、天氣、魚情、水色”來決定投喂及施肥。適時調節水質,定期測定水生生物耗氧量和溶解氧的含量,根據數據和魚情對池塘進行注排水。做好池塘日志,每天記錄包括投喂、施肥、巡塘和注排水情況,為更好地安排漁業生產提供有力的依據。定期拉網鍛煉,要選擇在無風、晴天的時候進行拉網煉魚,同時要經常檢查和清理食場。做好病害防治工作,要及時清除殘餌和死魚,定時投喂藥餌,施用漁用藥物,防治魚病的發生,控制魚病的流行。
四、養殖結果
6月1日開始投喂,9月28日停食準備出池,共收獲魚種40280kg,平均畝產達402.8kg。
五、討論
1.水質控制。就鰱鳙魚而言,魚苗入池早期只要有了充足的適口飼料,其生長是很快的。施肥后5天--7天,水體中大量浮游生物開始繁殖,同時,生物餌料也容易老化,所以,一定要經常觀察和測定浮游生物的數量,要做到餌料適口、充足,但又不能過量。
2.魚苗規格。下塘時,由于夏花規格不太整齊,7月1日--7月14日采取加潑豆漿的措施,8月份加大飼料投喂,才使魚種后期規格相差不懸殊,因此,對于同期下塘的同種魚苗,一定要做到規格一致。
3.品種搭配比例。放養比例由生產技術條件和池塘條件等來決定。以鯉魚為主的池塘,鯉魚占放養量的55%左右,鰱鳙魚占35%(鰱鳙魚比例為5:2),草魚占10%。
4.放養規格及密度。夏花的規格要盡量大而健康,體長4cm以上為優。要得到大規格魚種必須適當稀放,放養密度以5000尾/畝--6000尾/畝為宜。
5.投喂適口、全價飼料,不僅可以減少投喂量,減小勞動強度,降低勞動成本,還可以減輕水體污染,降低飼料系數,但要根據魚類不同生長期適時調整飼料中各成份的比例。
6.施肥以水色、水中浮游生物量多少而定,并要與注排水相結合。要適時適量施肥,控制水體有機質耗氧量,增加水體溶解氧的含量,保證魚類的正常生長。
7.延長魚類生長期。北方氣溫低,魚類開食晚,所以要盡量使苗種早入池,早投喂,早開食,一般采取先期淺注水逐漸提溫的方法,保持水溫穩定地上升。要避免秋季早停食現象的發生,做到出池前3天停食,盡量延長魚類生長期,以利于魚種度過漫長的冬季。
南方漁網編輯:陳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