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秋季是魚類催肥長膘的大好季節。抓好這段時間的養殖管理,可增強魚類的體質,為魚類安全越冬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1.加足塘水:俗話說深水養大魚,就是這個道理。成魚養殖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魚種培育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2米,使魚類生活在一個活動空間大、溶氧充足、天然餌料生物豐富的良好生態環境中。
2.投足飼料:草魚、鯽魚、鯉魚等吃食性魚類的糞便肥水帶動鰱魚、鳙魚等濾食性魚類的生長。要看天、看水、看魚,靈活掌握投喂量和施肥量,遵循“量少次多,勤投勤施”的投喂施肥原則,讓魚吃飽、吃好。
3.控防病源:秋天溫度比較適中,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也是魚病的多發季節。每天要將池塘中的殘餌和雜物撈出,并根據天氣和魚類的活動情況及時加注新水。對于秋天水質較肥的魚塘,應注意防止泛塘事故的發生。
4.輪捕輪放:對達到商品規格的魚類可用誘捕網將其捕撈上市,同時補放適量的小規格魚種,這就叫輪捕輪放。輪捕輪放可以充分發揮魚塘的生產潛力,調整養殖密度,促進魚類的均衡生長,還可以為來年成魚養殖提供大規格魚種,這是提高魚塘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夏秋季節輪捕熱水魚時,魚類很容易受傷或缺氧悶死,捕魚時要求盡量細致、熟練、輕快。捕撈要選在水溫較低、池水溶氧較高的凌晨進行。一般在黎明時捕魚最為合適,這樣捕出的魚可以供應早市,市場售價較高。捕魚后,魚體分泌大量黏液,同時池水泥濁,耗氧量增加。因此,必須立即加注新水或開增氧機,使魚類有一段頂水時間,以沖洗魚體上的過多黏液,防止魚類浮頭。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