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加強魚種冬前培育 魚種在越冬期間盡管代謝水平低, 但仍然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能量來源主要是依靠魚體貯存的脂肪和蛋白質。體質強健的魚種可以將脂肪轉化為能量,體質瘦弱的魚種體內脂肪很少,只能將蛋白質轉化為能量,魚體更加瘦弱,抵抗不了凍害及魚病的侵襲而死亡。越冬前培育,主要是投喂含脂肪、蛋白質較多的精飼料,如豆餅、菜籽餅、棉籽餅、麥麩,適當施些人糞、牛糞。投餌要堅持到并塘越冬時為止。
2.選擇良好的越冬池塘 越冬池塘水深平均以1.5米~3米為宜,池底平坦,淤泥不超過20厘米,無水草或有少量水草,無滲漏水,無工業污水流入,面積依魚種多少而定,以2000平方米~3500平方米為宜。
3.適時囤養, 密度要適當 囤養越冬魚種的時間不宜太早,太早水溫過高,魚種游動活躍,還未停食,越冬池塘魚種密度較大,吃不到足夠的食物,使成活率下降。太晚水溫低,拉網操作不方便,魚體容易凍傷。越冬的具體時間各地不一樣,按水溫來講,水溫在10℃左右即可并塘囤養, 不要低于8℃。囤養魚種的密度要適當,密度過大,即使溫度低也會出現浮頭,造成死亡。一般來說,應根據魚體大小、魚的種類、水面大小等條件決定囤養密度。魚體大的稀些,魚體小的密些。鯉、鯽魚密些,團頭魴、白鰱稀些。
草魚、青魚、鳙魚控制一般密度,15厘米左右的魚種每畝水面不要超過8000尾,11厘米左右魚種每畝水面不超過25000尾,8厘米左右的魚種每畝水面不能超過40000尾。
4.規格不同的魚種分開囤養 體質不同、 大小不同的魚種不要混養在一起,否則體質差、個體小的魚種會被逼到環境不好的地方,造成死亡。不同種類的魚種混養在一起,由于各種魚的耗氧量不一樣,團頭魴、鰱魚耗氧量較高,鳙魚、草魚、青魚次之,鯉魚、鯽魚耗氧量較低,混養密度不合理時,會發生團頭魴、鰱魚死亡。因此,在并塘時, 應把上述15厘米左右、11厘米左右、8厘米左右的魚種分開囤養,體質弱的魚種應專池囤養。
5.加強越冬管理, 注意投餌,保持水質 要注意經常巡塘,觀察魚種活動情況,注意有無死魚及浮頭現象,有無漏水、漏魚現象。有條件的,可在池塘坐北朝南迎風水面搭草簾,使魚種有避風向陽的地方躲藏。用草繩或白線,在塘面來回拉幾道,以防鳥雀啄食魚種。要注意加水、加肥。每逢晴天中午水溫在10℃以上,要撒點豆餅或麥麩,施些牛糞、 人糞等,特別是雨后、霜后水質清淡時,應下些糞肥。
南方漁網編輯:李容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