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魚類營養的重要性 魚類維持健康和生長生殖等依賴于兩大要素:遺傳和環境。遺傳組成是魚類維持健康和生長的基礎(內因),環境則為魚類充分發揮遺傳潛力的條件(外因)。在環境組成中,營養是主要因素。營養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
1、營養與遺傳改良:在適宜的營養環境中,目標基因可順利地表達,這樣才能實現魚類遺傳組成的質變;
2、營養與健康:當魚類營養不足時,免疫機能下降,抵抗疾病能力下降,發病率提高;
3、營養與生長生殖性能;魚類營養不良時,生長、生殖機能下降。
4、營養與魚類人工養殖:人工養殖時,要求魚類采食的飼糧營養組成全面而平衡,否則魚類就會發病甚至死亡,導致人工養殖的失敗。 5、營養與生產成本:對魚類全價飼養,可使魚類生長、生殖潛力和飼料營養價值充分發揮,降低魚類發病率,降低成本。
二、魚類的消化生理機能 魚對飼料的消化吸收是由消化器官完成的,消化器官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魚的消化管是一條延長的管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和腸等部分,起自口,向后延伸經過腹腔,最后以泄殖腔或肛門開口于體外。魚的口腔主要起攝食功能,食道有輸送食物的作用及選擇食物的功能;胃是消化等最膨大的部分,具有容納和消化食物的機能;腸分大腸和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養分的主要場所,在腸消化食物過程中,胰腺和肝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魚的消化腺有兩類。一類是埋在消化管壁內的小型消化腺,如胃腺、腸腺等;另一類是位于消化管附近的大型消化腺,如肝臟和胰臟,有輸出導管連于消化管上。肝臟位于魚體腔前部,不僅是魚類最大的消化腺,而且是功能最多的新陳代謝器官之一。肝臟分泌的膽汁能使脂肪乳化,以增大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激活脂肪酶;使腸腔保持堿性環境;刺激腸管運動;參與蛋白質消化過程。胰臟分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外分泌部是消化腺,為胰臟主要部分,分泌消化酶。內分泌部為胰島,分泌胰島素等激素,胰臟外分泌部能分泌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和胰麥芽糖酶等。這些消化酶能對飼料中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物質起消化作用。
三、魚類對飼料的消化 飼料在魚消化道內經過物理性的化學性的和微生物性的消化作用,其中復雜的大分子有機物質(蛋白質、脂肪、糖類物質等)被降解為簡單的小分子物質(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單甘油酯、單糖、小肽、其它小分子物質),從而被魚體吸收,并通過血液流到魚體各組織利用。因此,魚類營養的首要過程是消化。魚對飼料的消化方式有物理性消化、化學性消化和微生物性消化。其中化學性消化是主要的消化方式。
1、物理性消化:魚的物理性消化器官主要是口咽腔內的牙齒和消化管的管壁肌肉;
2、化學性消化:這種消化即酶消化。食物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脂酶、胰淀粉酶、寡糖酶、肽酶等消化酶催化下被消化。這是食物的主要消化過程;
3、微生物性消化:魚消化管尤其是后端消化管棲居有微生物,如魚胃的幽門垂和噬齒動物的盲腸一樣,含有較多量的細菌,而這些細菌能分泌纖維素分解酶以及其它酶,從而對食物有一定的消化作用,同時還含有B族維生素以及其它成分的作用。
四、 魚的營養需要和消化吸收
1、 蛋白質營養:蛋白質是魚類等動物機體的重要組成。其生物學作用表現在:作為結構物質是魚體內許多活性物質的主要成分或全部成分;供作機體組織更新修復的原料;用作體內酸堿緩沖物質;合成或轉化為其它成分;供作能源物質。魚對蛋白質的消化始于胃。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內切酶作用下,蛋白質被降解為各種多肽,然后,這些肽段被羧基肽酶、氨基肽酶等外切酶作用下進一步降解,經腸道吸收而進入魚體內的氨基酸可被用于體蛋白合成,也可合成具有特殊作用的活性物質,還可轉化為糖和脂等物質。
2、 脂類營養飼料脂質主要在小腸內被消化,脂質對魚類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作為機體結構物質;供作能源;供作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溶劑;供給必需脂肪酸;作為固醇類激素合成的原料。
3、 糖類物質營養糖類物質的生理作用:氧化功能;作為機體結構物質貯存能量;作為合成部分非必需氨基酸的原料。
4、 維生素營養物質少量的維生素對魚體健康和生長、生殖等是必需的。主要功能有:促進魚體新陳代謝;維持魚類免疫系統機能;促進魚類對微量元素的吸收等。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