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產后親魚體質虛弱,易感染疾病。為使親魚盡快恢復體質,給來年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礎,須切實做好產后親魚護理工作。
1、清塘施肥 清塘消毒,清除野雜魚,殺滅病原生物。清塘藥物以生石灰為好。消毒3~4天后注入經過濾的新水。每畝施腐熟糞肥200~400公斤培養飼料生物,新池或以鰱、鳙親魚為主的可適當多施,老池或以草、青親魚為主的應少施。7~10天后將產后親魚放入池塘。
2、合理放養 產后親魚放養密度以每畝總重量150公斤左右為宜。放養方式以單養較好。親魚放養前用3%~5%的食鹽水浸洗消毒,受傷親魚用金霉素藥膏等涂擦傷口。
3、加強營養 產后親魚能量消耗大,必須多投喂蛋白質含量高、營養全面的飼料。鰱、鳙魚應潑灑豆餅漿,每天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2%;草魚除多喂鮮草外,還要適當喂些精飼料,上午青飼料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0%~50%,下午精料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3%;青魚以投喂螺、蚌、蜆肉為主,輔以少量精料。
4、保持水質 保持水質清新是加快產后親魚體質恢復和性腺發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周注水一次,每次沖水2~3小時,注水量30厘米左右。主養鰱、鳙親魚的池塘,注水間隔時間可稍長一些,沖水量適當少些。
5、堅持巡塘 堅持早中晚巡塘,特別是悶熱或雷雨天以及夜晚。水質過肥時,及時加入新水,以防缺氧泛塘。高溫季節清晨3~4時最易出現魚浮頭,應認真觀察。巡塘要檢查親魚吃食情況,以合理確定次日投飼量。
6、防治魚病 遵循“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針。每隔15~20天,每個食場用漂白粉0.75公斤,溶于20公斤水中,潑灑于食場內外,同時清除殘留飼料和雜物。對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等,可每立方米水體用漂白粉1克化水全池潑灑;錨頭魚蚤病等,可每立方米水體用2.5%敵百蟲粉2~4克對水全池潑灑。
南方漁網編輯:陳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