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chǎn)門戶網(wǎng)報道一、注水:四改
隨著氣溫上升,魚池需經(jīng)常加注新水增氧,這是夏季控制魚塘浮頭、泛池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1、改白天注水為夜晚注水。夜晚11時以后至次日凌晨3~4時,是最佳注水時間。在這期間注水較之白天,能大大提高塘水溶氧量,改良水質(zhì),控制缺氧浮頭。
2、改吸注深層水為淺層水。農(nóng)村常用機械抽水向池塘加注,如果吸水管插入水源下面1米甚至更深,吸注的則是下層水。這種水有機質(zhì)含量高、溶氧量低、水溫也偏低,不利于魚的生長。如能改吸溶氧豐富的上層水(即水泵插入水源下不超過50厘米),效果最佳。
3、改直沖式注水為斜沖式。向池塘加注新水時,一般是將出口管架在池埂中間,直接向池中沖水,水流沿出水管的方向直沖到池埂對面,注入的新水和池塘中的水一時混合不均勻,增氧、調(diào)節(jié)水質(zhì)不迅速。
4、改直落式為板落式注水。向魚塘注水通常是水流直接沖人池塘中。由于沖人的水量、水流都較大,容易使沉積在塘底的殘餌碎渣、魚類排泄物、基肥,都被沖翻起來,嚴重污染塘水,增加氧氣消耗。若在出口管下面置一寬大的固定木板,不但減緩了沖水速度和沖力,還可使注入新水在板上濺起水花,大大提高注水含氧量。
二、管理:四重
1、重投餌施肥。以草魚、鯉魚、羅非魚等吃食性魚為主養(yǎng)魚類的池塘,一般1天投餌2次,即上午10時,下午3時各一次。高溫季節(jié)可改為上午9時,下午4時各一次。飼草投在池面架設(shè)的飼料框內(nèi)。餅粕麩皮等精飼料應泡透后投在水下架設(shè)的餌料臺上。每次投餌量應以2~4小時內(nèi)吃完為度。同時應根據(jù)前日吃食情況及氣溫水質(zhì)等情況來適當增減。有條件的還應“少量多次”投喂。餌料要求新鮮不變質(zhì)。
以鰱、鳙魚等濾食性魚為主養(yǎng)魚類的池塘要及時追肥,以補充池水中氮、磷、鉀等營養(yǎng)元素的消耗。追肥應以無機肥為主,有機肥為輔。純氮和純磷的配合比例為1:1。一般每7~10天追肥一次,每次每畝施尿素25千克,過磷酸鈣5千克,加水溶化后全池潑灑。施用有機肥料切忌集中堆施,最好對水潑灑。一般每次施用濕糞肥75~100千克,晴天施用。如氣溫高、悶熱、水色濃稠、魚活動異常,可以少施或停施。
2、重高水位和高水質(zhì)。無論主養(yǎng)哪種魚的池塘,都應加強水質(zhì)與水位的管理。以養(yǎng)鰱鳙魚為主的池塘,水色應保持草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25~30厘米。以草魚、鯉魚為主的池塘,水色應較鰱鳙魚池清淡些,透明度30~35厘米。
3、重防病。對魚病要掌握“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一般每月每畝用生石灰土5千克,對水化漿趁熱全池潑灑。夏季是草魚腸炎、赤皮、爛腮三病易發(fā)時期,可定期投喂藥餌。其用藥量是每5千克餌料中加搗爛的大蒜
0.25千克和0.2千克食鹽投喂。
4、重巡塘。堅持每天早晨巡塘,觀察水質(zhì)肥瘦、池魚吃食等情況,以便安排當日的注水、施肥、投餌等生產(chǎn)活動。巡塘同時撈出病死魚、草渣等臟物。對魚浮頭輕重的觀察鑒別,是巡塘的重要內(nèi)容。如果日出前鰱鳙魚群集于水面中央,人近池邊魚即潛入水中,這樣的浮頭一般不需搶救。如果草魚也浮頭,體色變黃,不集群,不怕人,須立即進行增氧搶救。如果鯉鯽魚也浮頭,表示水中溶氧已極低,應急速搶救,否則,會發(fā)生“泛塘”事故。
三、施藥:四要五忌
士、四要
要對癥下藥。漂白粉,硫酸亞鐵,硫酸銅,敵百蟲等雖然是防治魚病最常用的藥物,而且防治魚病的種類多,效果好,但并非包治百病。在用藥治療魚病時,一定要對癥下藥,除了定期預防魚病外,還要針對性選擇對口藥物,因病施藥,以提高藥物防治效果。
要劑量準確。用藥不足,起不到應有的防治效果,用藥過量,又會造成魚
中毒甚至死亡。
要充分溶解。不少藥劑是片劑或顆粒狀,在潑灑前必須充分溶解后才能確保潑灑均勻,否則潑灑藥液時出現(xiàn)的藥物顆粒會使魚誤當餌料吞食,造成中毒死亡。潑灑前一定要按說明書要求配制藥液,待藥液全部溶解后而且肉眼觀察無顆粒狀懸浮物時,才能加水稀釋潑灑。
要交替用藥。長期使用同一藥物會使病原微生物產(chǎn)生抗藥性,從而降低防治效果。
2、五忌
忌用失效藥物。有些藥品因存放時間過長或保管不善而失效或變質(zhì),使用后無作用,還可能造成危害。因此,使用前一定要仔細檢驗藥物是否變質(zhì)或失效,一般來講,漂白粉呈干燥粉末狀,硫酸銅呈草綠色,生石灰呈塊狀,屬正常情況。
忌隨意混用藥物。當同時發(fā)生幾種魚病時,要避輕就重用藥治療。一般是先治寄生蟲病,后治細菌性病,即使需要混用時,也要看二種藥物混合后是否產(chǎn)生拮抗或副作用,千萬不要隨意混用。
忌浮頭時用藥。魚浮頭表明池水溶氧不足,這時如果再潑藥,會加劇缺氧而導致魚死亡。因此,在魚浮頭時除了用于治療浮頭的藥物外,其它藥物均不宜在此時潑用,待浮頭得到控制后再用藥。
忌陰雨天用藥。在清晨和陰雨天,魚池水溫和溶氧較低,全池潑灑后可能引起水體嚴重缺氧而使魚浮頭。最好選擇在晴天的下午3~4時潑藥,這時水溫較高,藥效較好。
忌下風口用藥。在下風處潑藥,藥物在池水中分布不均,會使下風處藥液濃度過高而上風處藥液濃度過低,達不到治療效果。因此,潑藥要從上風處開始,逐步向下風處潑灑,大風天不宜潑藥。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并未經(jīng)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