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養殖條件 利用當地的牙鲆工廠化養殖大棚,一般占地600—1000米2,單池面積20~25米2、深1米,池底設計成鍋底形。水源為深井地下海水,鹽度20—32,水溫15—20℃。放養前對池子進行消毒。
二、石鰈苗放養
1.苗種來源 目前石鰈苗全部采用淺海自然繁殖的當年苗,由當地近岸小馬力漁船或“地籠網”捕獲。
2.放苗時間 常年有苗,主要分春苗和秋苗,一般春苗指4—6月份、體重10—15克的魚苗;秋苗是指9~10月份、體重達到40~50克的魚苗。2—3月份,苗種規格1~2厘米,內臟發育尚不完全,養殖成活率極低,并且生長緩慢,不宜選用。而7~8月份,氣溫高,運輸成活率低,也不宜放苗。
3.魚苗選擇 選擇周鰭完整,體色正常,體表無損傷、無出血點的個體。采用玻璃鋼桶、多層篩籠運輸。在收購與運輸過程中,需加冰降溫至10~20℃之間,全程充氧,并注意防止人為損傷。
4.消毒入池 魚苗運到后穩定2小時,用聚維酮碘3毫克/升藥浴20分鐘。放養密度40~100尾/米2。放苗后注意挑出個別不健康的苗種。
三、日常管理
1.餌料投喂 魚苗入池第2天開始投喂,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為體重的2%~4%。小魚苗餌料選用石鰈專用顆粒餌料,魚體重100克以后,可投喂自制濕顆粒餌 料,配比為鮮雜魚占70%,鲆鰈類專用粉末料占30%。
2.水質管理 全程使用地下水,每日4~8個循環量,全程充氣。每月倒池1次。倒池的同時注意分苗,措施與大菱鲆基本相同。由于采用的是野生苗,適應自然海底較暗的環境,白天游池光線較強,可用草簾遮蔭保持較暗光線。每天巡池,檢查魚的生長、攝食情況,及時揀出死魚。
3.病害防治 石鰈常見疾病有腹水病和細菌性腸炎。防治方法,一是保持飼料的新鮮度;二是定期在飼料中添加大蒜素、氟苯尼考等漁藥。
四、上市 一般秋苗養殖4~5個月,春苗養殖6—8個月,體重達到150~300克,即達到出口規格。
南方漁網編輯:胡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