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池塘養殖過程中,魚類會經常出現浮頭的現象,但有的是因“缺氧”而浮頭,有的卻是因“硫化氫中毒”而浮頭。同是魚類浮頭,起因不同,防治方法也各異,若不能加以區別,盲目用藥,會給生產造成嚴重損失。
(一)池魚“缺氧”癥狀及防治措施
天剛亮時,由于水生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導致水中溶氧最低,呼吸困難,魚就游到水的表層,不停地將口伸出水面,吸取氧氣,稱為“浮頭”。當日出后,由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溶氧逐漸增加,魚的浮頭現象也隨之消失,這是魚類生命活動的正常現象,也是檢驗池水肥度是否適當的標志之一。如果魚類在下半夜,特別是在早晨3點鐘左右就開始浮頭,日出之后也不見下沉,人在岸邊拍掌或用物擊拍池水,魚類也毫無受驚嚇之反應,嚴重者迷失游動方向,橫臥水面或頭撞池岸。此為嚴重“缺氧”引起的浮頭,如不立即搶救,會出現“泛塘”,造成大批魚死亡。
預防“泛塘”的主要措施是:嚴格掌握施肥用量,以免造成水質過肥,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發現池塘水質過肥,應及時加注新水,以降低水質濃度,增加溶氧。水源方便的池塘,在夏秋兩季應定期向魚塘內灌注新水,每月1~2次。
“泛塘”的搶救措施:一旦發現魚類嚴重浮頭,水源方便的池塘應立即沖進大量的新水,一直沖到塘里的魚恢復正常為止。水源不便的池塘,可按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米,任意選用下列物品之一進行搶救。增氧劑1公斤,分幾處直接撒在占池塘總面積1/3左右處,造成局部富氧區;食鹽5公斤,放鍋內炒成黃色,化水全池潑灑;石膏粉2.5~3.5公斤,化水全塘潑灑;明礬1.5~2.5公斤,化水全塘潑灑;黃泥10公斤,水調成糊,然后加入尿50公斤,攪拌后全池潑灑。
(二)池魚“硫化氫中毒”癥狀及防治措施
池塘養殖過程中,有時發現魚類在下半夜和天剛亮時并不浮頭,而白天卻出現了類似浮頭的癥狀,采取藥物增氧措施后,“浮頭”現象并不見緩解,反復數天用藥,情況也不見好轉。情況嚴重時還會出現死魚現象,死去的多為底層的鯉、鯽。與此同時,池塘水質發黑,繼而轉清,發臭,漁民稱為“臭清水”。嚴重的在池邊和下風處很遠就能聞到一股刺鼻的腥臭味。導致魚類中毒的硫化氫主要產生在池塘的底部,因底部有機質豐富,加上溶氧不足,pH值偏低,這樣一來硫化氫就很容易產生了。魚類對硫化氫非常敏感,一旦過量,池魚就會浮上水面,癥狀類似浮頭。鯉、鯽是底層魚類,最早受到硫化氫的毒害,也就可能最先死亡,這就是池魚的硫化氫中毒現象。
防止池塘中出現硫化氫的危害,主要應抓好三件事:一是徹底清塘。利用冬季魚類干塘起水后的空閑期,將池塘底部各種雜物和多余的淤泥徹底清除干凈。二是做好定期注排水工作。養殖期間,特別是炎熱季節,先將池內的老水排去1/3,然后再注滿新水;也可上進下出進行換水,每月1~2次,增加水體溶氧量。三是定期施用生石灰。按水深1米,每畝水面用生石灰20公斤化水全池潑灑,20天左右1次,調節水體pH值。當硫化氫的毒害已經出現的時候,可采取排出底層水,加入含氧豐富的新水的辦法來緩解。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