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出血病:由病毒引起,病魚主要癥狀為肌肉出血,剝去病魚皮膚,可看到肌肉上有出血點或出血塊,嚴重病魚,全身肌肉發紅。鰓因出血呈鮮紅色,或因出血后呈白色。腸壁也因病情輕重而不同,呈局部或全部充血。其它部位如鰓蓋、鰭基部等,也因出血而發紅。內臟器官肝、脾、胃等也因出血發紅,或失血呈灰白色。每年7-9月份為發病高峰期,危害對象是草魚和青魚。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在疫區多采用疫苗預防。
細菌性爛鰓病,又叫烏頭瘟。魚害粘球菌等菌侵入引起。病魚鰓絲腐爛發白,帶有許多粘液和淤泥,鰓絲末端,鰓骨外露。鰓蓋骨內表皮充血,中間部分的皮常被腐蝕成一個小洞,每年5-10月發病,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最為游行,常與腸炎、赤皮病并發,是江西省三大魚病之一。
治療方法:
1、 漂白粉掛簍,2、 每簍放藥150克,3、 每個食臺掛3-5簍。4、 漂白粉全池潑灑,5、 濃度為1PPM,6、 每立方米水用藥1克。7、 五倍8、 子煎汁全池潑灑:每立方米水用藥1.5-3克,9、 煎汁后泌灑。10、2.5%敵百蟲全池潑灑,濃度為4PPM,即每立方米水用藥4克。
腸炎病,細菌性腸炎病又叫料腸溫,病原體為腸道點狀產氣單孢桿菌。病魚肛門紅腫,腸壁發炎,病輕魚肛門附近腸壁發炎,病重魚全腸發炎呈紫紅色,腸壁水腫,腸內無食物,只有乳黃色的粘液和膿血,輕壓腹部,有粘液膿血從肛門流出。每年4-10月,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為發病季節,江西各養魚地區均有發生,危害嚴重,是三大魚病之一,常與爛鰓、赤皮病并發。治療方法:
1、 磺胺胍,2、 制成藥餌投喂,3、 每50公斤魚,4、 用藥量第1天5克,5、 第2天至第6天減半為2.5克,6、 連續投喂6天為一療程。7、 大蒜頭,8、 每50公斤魚用量0.25-0.5公斤,9、 并加少量食鹽拌餌投喂,10、 連喂3-6天。11、 土霉素,12、 每50公斤魚,13、 每天用粗制土霉素10-20克,14、 制成藥餌,15、 連續投喂3-5天。
赤皮病,也稱出血性腐敗病,病原體螢光極光桿菌。病魚體表部分出血發炎,鱗片脫落,體側及腹部尤其嚴重;鰭基部充血,鰭條末端腐爛,鰭間組織破壞,鰭條散開;有的病魚腸道充血。腐爛處常有水霉寄生,多與爛鰓、腸炎病并發,常年流行。是江西常見魚病多發魚病之一,與爛鰓、腸炎病合稱草魚“老三病”。
預防方法:魚池清整消毒,魚種消毒后下池,不使魚體受傷。
治療方法:內服磺胺噻唑,每百公斤池魚第1天用10克,第2至第6天減半,用面糊拌入餌料中喂給;外用漂白粉全池潑灑,濃度1PPM。
暴發性流行病,是近年新出現的急性傳染病,流行時間長,3-11月,水溫9-36℃均有發生;危害池塘、水庫等多種類型的養魚水域。病魚的上下顎、口腔、鰓蓋、鰭基和魚體兩側充血。嚴重時,充血明顯,肛門紅腫,肝、腎顏色較淡,腸壁充血,鰓絲末端腐爛。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達95%以上。
預防方法:針對病因加強飼養管理和防病工作。
治療方法:使用漂白粉1-1.2PPM或生石灰20-25公斤/畝。
南方漁網編輯:胡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