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每年5-10月是魚病的流行季節(jié),要使塘魚高產,一定要做好魚病防治工作。魚病發(fā)生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出血病對魚類危害最大,這四種魚病常出現在同一季節(jié)、同一魚塘、同一條魚身上,以爛鰓、赤皮、腸炎多為同時并發(fā),病魚鰓腐爛,體表充血、發(fā)炎、鱗片脫落、肛門紅腫等。
預防的方法是:①春季末放魚種前要徹底清塘,每畝用生石灰100-175公斤拌水成濁液全池潑灑;②每畝用茶枯50-75公斤浸泡后潑灑全塘。治療的方法是:①用蚨喃西林藥按50公斤魚重每天施藥2-5克拌餌料喂魚,連喂4-6天治療腸炎、爛鰓、赤皮并發(fā)癥。②用廣東生物研究所魚藥廠生產的“魚疾清”預防治療爛鰓、赤皮、腸炎出血病。療效顯著,方法簡便,具體方法是:按1畝1米水深塘1-2瓶的用量,把藥瓶蓋打開,在瓶口蓋一層薄布然后捆在竹竿口放于進水口的水中,待藥物溶完后另換,一般30-40天換一次。③用大蒜、韭菜各0.25公斤,搗爛混入餌料,可喂100公斤活魚,每半個月內連用5天,可治療魚腸炎、出血,病和爛鰓病。④用北流市第二獸藥廠的“魚痢靈”藥物治療腸炎、爛鰓、赤皮并發(fā)癥有明顯療效。每公斤體重每次用量為:預防用1-1.5克,治療用2-3克,按用藥量連喂3-4天,每天喂1次。
南方漁網編輯:李容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