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弧菌病
此病對石斑魚等海水魚類危害較大,多發生于4-11月份,以4-5月份為嚴重,死亡率可達90%左右。
1、病原:石斑魚弧菌病的病原為鰻弧菌。
2、癥狀:病魚體色消退,鰭的基部充血、潰瘍,體表局部紅腫、潰瘍,有的眼球混濁、突出,肝、腎等內臟器官出血或淤血,局部壞死,腹腔充滿黃色腹水。病魚游于水體表層,行動遲鈍,攝食停止。
3、診斷:根據癥狀可初步診斷,確診需經肝、腎或血液取樣用弧菌選擇培養基(TCBS)分離鑒定。
4、防治方法
(1)操作小心防止魚體受傷,禁止投喂不新鮮或變質小雜魚,尤其春、夏季節。
(2)用土霉素或四環素(純粉劑)口服,每公斤魚用50-70毫克,拌餌口服5-7天為一個療程,外用呋喃西林等抗菌藥物浸洗3-5分鐘。
(3)用磺胺甲基嘧啶等磺胺類藥物純粉劑,每公斤魚用200毫克,拌餌口服3-7天。
二、白斑病
白斑病為石斑魚嚴重病害之一,尤其高密度暫養池和網箱養殖常有發生。此病蔓延快,嚴重的3-4天可使全池魚死光,在網箱中與單殖吸蟲形成并發癥,感染率達90%,死亡率達50%以上,該病流行于福建、廣東和浙江等地,多發生于夏季。
1、病原:病原為纖毛蟲中的石斑瓣體蟲。蟲體微小、略微透明與淡水鯉魚斜管蟲相似,呈橢圓形或卵形,大小45—80×29—53微米。蟲體腹面有32-36條纖毛線,其它裸露,前部中間有一圓形胞口,蟲體中間有一個橢圓形大核,大核的后方有一花朵狀瓣狀體。
2、癥狀:蟲體寄生于石斑魚體表、鰓和鰭上。病魚體表出現不規則的白斑,嚴重時白斑連成一片,死魚的鰭向前方伸出,緊貼于鰓蓋上,魚體表和鰓粘液增多,流動緩慢,呼吸困難,常浮于水面。
3、診斷:根據體表癥狀可初診。確診需從體表和鰓刮取粘液進行鏡檢,可發現大量蟲體。
4、防治方法:用淡水浸洗病魚2-4分鐘,可殺死病原體。赤點石斑魚在靜止淡水中30分鐘和流動淡水60分鐘都是安全的,即使魚體側翻,放回海水中仍可恢復正常。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