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豬—沼—魚—鴨—草”生態種養新模式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現介紹如下:
生態要素配置
要素配置為:一塘魚(可養水面10/15公頃,其中成魚池8/15公頃,魚種池2/15公頃),一欄豬(常年留蓄8~10頭,年出欄20頭左右),一口沼氣池(8~12m3),一塊飼料地(約2/15公頃),一群鴨(30~50只)。
生態模式的能量循環
1、投入的肥料和飼料分四個方向,分別作用于飼料地、生豬、池塘和鴨。其中僅以少量的優質商品飼料作用于池塘,滿足鯉魚生長的需要。
2、在四個方向上產出鮮魚,商品豬,鴨蛋、鴨肉和沼氣。沼氣用作能源,節省燃煤和照明用電,夏季沼氣燈還可在池塘誘蛾供魚類捕食。
3、投入的大部分飼料和肥料,經飼料地、生豬和沼氣池發酵反復利用,多次循環,最終以青飼料和沼氣料進入池塘,滿足魚類生長需要,改變了飼料僅一次利用的傳統養殖方法。
4、鴨群除排出糞便供應魚類采食外,其主要作用在于:鴨群的活動,可以增加池塘水體的含氧量,這對于高產魚池十分重要。但要注意控制鴨群的規模,防止鴨、魚爭食,同時也要控制鴨群放養時間,防止對魚苗造成危害。
5、人畜糞便直接進入密封的沼氣池,經沼氣發酵進行無害化處理。
效益分析
“豬—沼—魚—鴨—草”生態種養新模式,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生豬發展迅速,漁民增收幅度較大。由于微系統對生豬發展要求有數量關系,刺激了生豬的發展。
——鮮魚增產增收。由于經過充分發酵分解后的有機質大量投入,魚類有充足的優質食料和青飼料,鮮魚產量提高,商品飼料和肥料對池塘的投入減少,生產成本下降。
——增加了鴨蛋收入。
——節省能源。據實踐證明,10~12m3的沼氣池能滿足一個4~5口之家的生活用能源。這樣,平均每戶每年能節省燃煤3000kg,照明用電200千瓦小時,總值為600元左右。
——改善和優化了生活環境。用沼氣作能源,經濟、省工、衛生,沼氣池處理人畜糞便,使糞便直接進入密封的沼氣池,減少臭氣外溢,糞便散失,以撲滅寄生蟲病原,保持池塘水體衛生。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