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養殖魚類暴發性疾病,自上世紀80年代初發現以來,迅速蔓延至全國各地,進入本世紀,已在20多個省市、自治區流行,并呈現出病種多樣化,面積廣泛化,治療艱難化,損失慘重化的特點,是我國養魚史上危害魚類種類最多、涉及受害魚類年齡范圍最大、流行季節最長、造成損失最大的一種急性綜合型魚病。北方,尤其是黑龍江省是受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2006年,僅黑龍江省佳木斯地區,因暴發性魚病受害漁產近千家,面積5萬多畝,死亡魚類400多萬千克,直接損失上千萬元,給部分漁產造成了災難性后果。近些年來,各地開展了大量的以病因研究為基礎,以防治技術為重點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作者在北方地區多年從事魚病的防治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了解并掌握了北方暴發性魚病的成因和規律,為廣大漁產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一、基本情況
黑龍江省佳木斯地區可養魚水面共計29萬畝,其中精養池塘16萬畝,占55%;成魚池10萬畝,魚種16萬畝,有越冬能力的池塘4萬畝,分別占精養池塘的62%、38%和25%。暴發性魚病主要集中在精養池塘中。從2001年~2006年全市數據統計結果看,暴發性魚病無論是面積還是魚類死亡數都呈上升趨勢,僅2006年底暴發性魚病發生的池塘面積占全市精養面積的31%,死亡魚類的總量就占當年池塘養殖5%,對于個別養魚戶造成損失高達80%,有的甚至全軍覆沒。
二、北方地區暴發性魚病的成因
1.營養代謝失衡引起的暴發病它是近年來造成北方暴發性魚病發生的重要病種,是最難治愈的魚病之一。所謂營養代謝病是新陳代謝病和營養缺乏病的總稱。這種疾病的暴發,絕大多數發生在個體肥滿、生長較快的魚體身上,發病魚通常在幾日內大批死亡,以鯉魚最為嚴重。營養代謝病形成的原因是:魚類大量攝取含有化學激素作為促長劑和營養成份比例嚴重失衡的劣質飼料,造成魚類內分泌紊亂,使魚類生長速度過快、血壓升高,一旦受到外部環境刺激,病魚劇烈運動,毛細血管破裂就會出現出血癥狀,造成大量死亡。代謝性暴發病的癥狀體現在體態肥大、體色灰暗、體表充血,內臟中肝呈脂肪肝、膽脾變異,病魚脂肪含量遠遠高于正常魚類的含量。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療藥品是內服大黃十恩諾沙星+水產高效VC+VP。用量:100kg飼料中添加大黃250g,恩諾沙星100g,VC和VE共200g,連續投喂15天~20天,可控制魚類大量死亡。但想從根本上解決因代謝失衡引起的暴發病,必須減少單位放養密度;提高飼料質量,嚴格杜絕飼料當中添加化學促長劑,保證飼料成份的合理配置,滿足魚類的營養需求;加強日常管理,每天投喂飼料要遵循三定原則,即定時、定點、定量。保證魚類合理攝食,合理生長,限制魚體重的過度增長。
2.傳染性暴發魚病又稱出血性敗血癥、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等,它是上世紀末危害魚類最嚴重的疾病之一。病原體主要是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和魯克氏耶爾森氏菌。春季傳染性暴發魚病主要是由魯克氏耶爾森菌引起的。這種細菌對抗生素藥物不敏感,防治較困難。其癥狀是:病魚的上下頜、口腔、鰓蓋、眼睛、鰭魚體兩側輕度充血,此時腸內尚有少量食物;嚴重時魚體表、眼眶周圍、眼球充血,甚至出血,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部膨大、腹腔內積有淡黃透明腹水,鰓、肝、腎顏色均較淡,有的肝呈花斑狀,病魚嚴重貧血,肝、膽、脾、腎腫大,腸壁充血,有的病魚鱗片豎起、肌肉充血、鰓絲末端腐爛。流行原因:放養密度及單位面積產量大幅度提高,而魚病防治工作未能同步加強;飼養管理工作不到位,池塘改造投入不足,池底質惡化,有害物質多;魚類近親繁殖,造成魚類種質退化,抗病力下降;攝食腐敗飼料直接將病菌帶入體內。治療方法是:外用絡合碘,連用兩個療程,每個療程為3天,絡合碘用量為1ppm。要想從根本上控制傳染性暴發病的發生,就要在養殖品種的選擇、池塘的改造和日常的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選擇抗病強的魚種作為飼養對象,定期清除池塘過多的底泥,加強日常的管理,定期對養殖水體消毒,防止細菌的大量繁殖。
3.有害物質引起的暴發性魚病主要是氨、硫化氫、沼氣等有害氣體造成的暴發性魚病,這種暴發性魚病常常發生在魚類越冬期間。目前北方大多數精養池塘都處在老化狀態,就佳木斯地區來說,16萬畝精養池塘中,池底淤泥超過30cm的多達10萬畝。淤泥當中蘊藏著大量的有害物質,氨、硫化氫、沼氣嚴重超標,有的超出正常值100倍以上,長期吸入這些有害物質,就會造成魚類的死亡。據不完全統計:佳木斯地區僅2006年一年內,因氨、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中毒而導致各種魚類死亡的總數達60多萬千克,已成為阻礙水產養殖業發展和魚民實現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其病癥主要表現在:眼球突出,眼底、口周圍及背部充血,內臟中肝呈花肝、膽囊腫大并呈紫黑色。魚發病時在水面急速旋轉游動,數小時后死亡。治療方法是:經常打開增氧機進行曝氣,加注新水并對出現暴發魚病的水體施用降氨解毒的藥物,采用直接潑灑的方法,同時內服解毒藥品。比較有效的內服解毒藥物是電解維他+大蒜素,用量:電解維他500g+大蒜素50g,拌50kg飼料,連續投喂10天~15天。根本解決此種暴發病的發生必須定期對池塘進行清淤改造,一般每3年清1次,放養密度要合理,控制飼料過度投喂。
4.綜合并發癥引起的暴發性魚病。它是代謝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和有毒物質中毒合并而成的暴發性魚病,一旦發病治愈率極低,造成的損失最為嚴重。目前對這類暴發性魚病的防治僅停留在控制大批量死亡的程度,沒有更好解決辦法。
三、暴發性魚病的發病規律
北方地區暴發性魚病一年當中主要發生在春秋和冬季,春冬魚種發病率高,秋季成魚發病率高,這與引起其病的病因有直接關系。春季養魚所需的魚種,無論是外進的還是自育的都要經歷分池放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人為操作等因素魚種受到驚嚇,其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血流量增大,毛細血管壁難以承受強大的血流壓力而破裂,出現出血癥狀。這種癥狀多是出現在營養代謝失調,氨、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中毒的魚體身上。一旦出現此種癥狀,水中的病菌就會迅速侵染魚體,造成大量病魚死亡。冬季魚種需要在越冬池集中越冬,由于密度大,水面處于封閉狀態,有害氣體無法逸出,直接被越冬魚類吸收,造成中毒死亡。秋季成魚由于長時間大量攝取營養不均、含化學激素的飼料,造成魚類代謝失調,發生暴發性魚病。北方暴發性魚病總體發病規律是春季發病期在4、5月份,這一時期因暴發性魚病死亡的魚類總量達200萬千克,占全部暴發病死魚總數的50%,控制春季暴發性魚病是一年當中防治魚病的重中之重。綜上所述,只要掌握了北方暴發性魚病的成因和規律,就可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防治,減少因此而給漁民帶來的損失,增加漁民的收入。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