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wǎng)報道黃唇魚(黃唇魚屬、石首魚科)
俗名:大鷗、白花
拉丁文名:Bahaba flavolabiata(Lin)
英文名:Chinese bahaba
黃唇魚是東莞海域常見魚類,60年代,一網(wǎng)曾捕獲1500公斤。由于捕撈過度及水質污染等原因,黃唇魚資源迅速衰退,近年已不多見了。黃唇魚膘是名貴的中醫(yī)補品,有特殊的藥用價值,目前市面上500克重的干膘(白花膠),售價在12萬元以上。為了保護這種珍貴的野生魚類,我局資源環(huán)境管理科立項對該魚資源進行調查,得到東莞市府和省海洋與漁業(yè)局的支持。本文是該項目成果的其中一部分。
一、黃唇魚的品種
按魚體外型區(qū)分,黃唇魚有兩種,一種頭鈍,叫大鷗,又稱排口或大頭黃唇魚,棲息在10米以上的深水處,純海水區(qū)域較多;另一種頭較尖,叫白花,又稱尖頭白花,棲息咸淡水河口海域的中上層。東莞海域兩種黃唇魚都有,大頭黃唇魚較少見,尖頭白花較多。
東莞漁民捕撈黃唇魚的經(jīng)驗介紹,大頭黃唇魚出水后,由于水壓的突然變化,會出現(xiàn)胃被壓到口中、爆膘、突眼等異常現(xiàn)象,容易死亡。而尖頭白花棲息在水的中上層,出水后不會死亡,可以進行活魚運輸和養(yǎng)殖。
二、生物學指標
本指標按尖頭白花標本描述。
黃唇魚體型呈長的紡錘型,背部隆起,腹部從胸鰭至肛門較平直,臀鰭至尾柄急速向上收窄;魚頭背部呈八字型,中等大,側扁;吻稍尖,吻長大于眼徑,眼徑大于眼間距;口前位,口裂從吻端向下側傾斜,達眼前緣下方;上下頜有齒,尖細;體長為體高的3.4倍,為頭長的4倍,為尾柄長的3.8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3.4倍;頭長為眼徑的5.75倍,為眼間距的7.2倍,為吻長的3.8倍,為口裂長的2.9倍。
鰭式:背鰭VII,I-24,胸鰭15,腹鰭I-5,臀鰭II-7,尾鰭18。背鰭起點在體長的三分之一處,第三棘最長,為頭長的52%;胸鰭尖長;腹鰭胸位,在胸鰭的下方,第一鰭條延伸突出,呈線狀;尾鰭呈標槍頭狀。
鱗片形狀:橢園型0.8:1.0,細櫛鱗,頭、軀干、尾部都被鱗。
側線鱗 :側線完整,前半部呈向上的弧型,后半部較平直,至尾柄末端為62個,尾鰭處另有18個不明顯的側線鱗,直至尾鰭末端。
頭至肛門為體長的60%,鰓瓢4,鰓耙11。胃呈T字型,長為眼徑的4倍,寬為眼徑的2倍。腸長為體長的63%,較粗大,有兩次盤彎。膘中等大,一室,膘重為體重的1.78%,膘的前端有兩條氣管,直通至頭部的耳石處。
黃唇魚體背棕黃色,腹側灰黃色,各鰭色素較深,呈灰黑色。胸鰭腋下有一園型黑斑。
三、生活習性
尖頭黃唇魚生活在海、淡水交匯的河口海域,鹽度在0.5-18‰之間,有時溯餌,可直至河口淡水處;喜居水深、有魚礁、水流較緩的海域;黃唇魚在水清時集群,水濁時分散。黃唇魚以魚、蝦為食,東莞海域的黃唇魚,12-5月吃蝦為主,6-8月吃彈涂魚為主,9-11月吃鯔魚為主。在農歷23-26日最低潮、平流水、吹東風時,黃唇魚苗便會成群浮上水面;當開始漲潮、水流動、不是吹東風時,黃唇魚苗便散群下沉。
四、繁殖習性
根據(jù)歷年捕獲的黃唇魚性腺發(fā)育的資料統(tǒng)計,東莞海域,天然生長的黃唇魚,體重要達15kg以上時,才有完全成熟的卵。卵巢重可達魚體重的20%,卵粒大小如鯉魚卵,吸水后比原來大30-50%,估計為粘性卵。黃唇魚在清明至谷雨左右產卵,東莞海域的產卵場,在龍穴到大虎一帶的獅子洋海域,該處雖為河口,但洋面開闊,各處水流情況不同、深淺不一,最深處有30多米,沉船較多,底部為沙質或蠔殼底。產卵后雌性黃唇魚腹部鱗片粗糙,疑是產卵時,磨擦硬物所致。
五、生長發(fā)育
黃唇魚主要產區(qū)在廣東沿海與閩南漁場。棲息于近海水深50~60米海區(qū),幼魚棲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一般體長為1~1.5米,大者可達50公斤以上。該魚以蝦、蟹等甲殼類及小魚為食。喜逆流渾水,厭強光;3~6月向沿岸洄游,產卵繁殖。在此期間,由于其鰾內空氣振動在水下傳出媚媚動聽的聲響,時強時弱,且有音樂之旋律,100米周圍海區(qū)可聞其聲。以往,溫州洞頭、南、北麂漁場及甌江河口段也時有捕撈。
據(jù)了解:吃過黃甘魚的現(xiàn)仍不乏其人,幾位從事捕撈30余年的老漁民與老水產說起黃唇魚的味道,均認為口感極一般,其肉呈瓣狀,較粗糙,遠不如大黃魚鮮美。黃唇魚鰾的醫(yī)用價值與魚膠一樣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據(jù)分析,500克含蛋白質442克,脂肪l克,鈣250毫克,磷145毫克,鐵13毫克。中醫(yī)認為:有扶正固本、大補真元、強身健體之藥效,而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可用于治療結核、風濕性心臟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脈管炎、神經(jīng)衰弱、婦女經(jīng)虧等癥,且對防治過敏性出血紫斑病、腎虧腰痛、食道癌也有一定的療效。
據(jù)專家介紹,黃唇魚屬國家重點保護水生動物,生活于內海的咸淡水交界處。目前,沿海各地黃唇魚已十分少見。就是在南澳島,像這么大條的黃唇魚也已十多年不曾見過。據(jù)了解,黃唇魚全身都可入藥,其魚鰓是治療咳嗽的良藥,魚鱗對氣管炎、喉炎、裂唇有顯著療效,特別是黃唇魚膠,即是取自黃唇魚的魚鰾,是治療婦女產后血崩和久婚不孕的良藥,對重癥病人術后身體恢復有明顯效果。據(jù)島上一位五六十年代曾捕獲黃唇魚的老漁民介紹,在所有的魚類中,一般的魚每10公斤可剖出1公兩的魚鰾,但黃唇魚每10公斤可剖出1.5公兩的魚鰾。因此,目前,一兩黃唇魚膠市場價高達三萬元,就是黃金也難望其項背。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jīng)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